当前的家庭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种主要养老模式来看,都存在一定的现实问题。对此,省人大代表陈宜安建议加快养老服务人才培养,闽台可共创“乐龄大学”综合性机构。
在中国内地,社区养老发展薄弱,多数老年人习惯于居家养老,但这些老人往往因多病羸弱或心灵孤独等原因,又常常需要有外界的帮助,这就为社区养老、综合性养老机构留下了介入的空间和可能。
对此,陈宜安代表认为可创办闽台合作的综合性养老服务机构“乐龄大学”和培育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紧密结合在一起。
“乐龄大学”可借此对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予以支持,使得三种养老模式融为一体。一方面,“乐龄大学”可以划分出一部分力量支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的老人,另一方面,“乐龄大学”还可以为社区和家庭培养和输送养老服务方面的人才,进行大胆探索,成立家政服务公司的方式,向所在社区和周边居家的老年人提供保洁和维修等服务,以此支持社区养老和家庭养老,并向社会提供更多养老服务的经验。
“建议可打造三位一体的培养机构。”陈宜安代表称,闽台可共同创建“海峡终身教育学院”、“618虚拟研究院社会创新分院/闽台社会治理创新智库”和“乐龄大学(养老服务及共同家园基地)”三位一体的学院。
代表建议称,创建“乐龄大学”这一综合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机构,可突出终身学习和志愿服务两大特色。一是“终身学习的学分银行记录制度”,构建学分积累与相应资格证书和个人成长进步三结合的标准体系,认可大众学习取得的成绩,激励个人成长和进步。二是建立“志愿服务的时间银行记录制度”,累计大众志愿服务时间,给予志愿者实施服务兑现措施和相应的优惠政策结合的完善体系,鼓励并激励全民终身学习、全民志愿服务的行动自觉。
而“乐龄大学”可采取七位一体模式:老有所居、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同时实施教育养老、生态养老、志愿养老、智慧养老、快乐养老。
此外,“乐龄大学”可成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孵化器,为老龄化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
代表建议称,“乐龄大学”可成为相关学校学生和师资的实践基地,通过养老服务实践活动,提升教师和学生的养老服务职业道德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乐龄大学”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也可以成为良好的示范者,通过人员交流向社会输出养老服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