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柳絮飘飞。在京城北五环的一套精装实体房里,几位企业家围着一块两平方米左右的彩色雕花地砖津津乐道。
当“精装修”概念在地产领域刷屏之时,分处“开发商、部品商、装修商”不同坐标的企业家们,却认为这并非炒概念那么简单,因为不同类型的企业在配合上存在的隔阂时常令他们头疼不已。
开发商因利润稀薄对承接项目的下游企业的价格掠夺,部品商和装饰商对彼此之间利润的锱铢必较,加之由此触发的年底讨薪潮,形成建筑行业常见的“三角债”怪圈。
作为建筑行业不可或缺的精装行业,在比重逐步与毛坯房持平甚至超越后者的过程中,自然也存在“行业震感”。行业震感的背后,是各个企业间参与度和利润平衡的的非理性缺失。
问题就是机会。“我们想做一列火车头,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企业车厢串起来,然后让整个行业都可以系统地有序地前行。”中国精装产业联盟一位负责人表示,“我们需要一个平台来集中协调各个环节的配合问题,虽然挑战不小。”
利益驱动力疲乏
“做精装房,不是因为利润高,而是用户需要。但事实上做出来的精装房能够有30%被客户接纳就已经很好了。”一家大型房企孙姓负责人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本质上消费者购买的不是风格,是地段。”
“国外全部都是精装房,没有毛坯房,有必要到国外去学习,然后回来总结。还有就是目前国内精装房的税收高于毛坯房。”上述中国精装产业联盟负责人指出。
不少开发商对毛坯房和精装房的利润避而不谈,但是孙先生表示他们企业的精装房比例已经超过了90%,如果没有利润,光靠“用户导向”的理念如何让企业填饱肚子?
“做精装的前三年,企业几乎都是不盈利的。”一位开发商代表率先表态。
“其实,对我们来说,房子装不装修一点关系都没有。”江苏省一位开发商在此次行业探讨中坦言。”
目前,整个精装行业的水平发展程度还不够高,起码开发商的积极性不是很高。”重庆精正装饰工程事务所监理孟先生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因为精装房并未促进其销售增长。”
无论是开发商自己,还是第三方,都感叹积极性的不足,原因便是“利润稀薄”。
在稀薄中呼吸的开发商,顶着“高价吆喝炒作”的骂名,在“买家定价”的非完全发酵的市场中,将利润摊薄的目光投向部品商和装饰商。
部品商和装饰商也叫苦不迭起来。“我们的产品50%以上都是在走工程项目,每年差不多承接上百万元的工程项目。一般把合作资料提交给甲方(开发商)之后,他们便定好价格,让装修公司直接来货。不过他们时常压价,这样我们利润就更薄了,以前还经常压款,不过现在我们都要求货到付款。”北京某地漏企业负责工程销售的李女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
“我们希望,开发商在采购招标环节上更加公开透明,价格战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北京弘高股份开发总监郭新春说。
但现实是一直以来,房地产下游行业微弱的声音并未能真正改变行业的潜规则。
还欠一点参与感
开发商、部品商、装饰商,在企业利润的指引下形成了一条利益链条,但也同样被所谓的利润绑架和左右,让这条链子打上了结。
“我们所承接的工程项目中,所采购的精装部品企业几乎都是开发商指定的,如果开发商能在这个环节放权,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控工程质量。”郭新春期许。
“前几年,我们地漏产品就算已经被安装好了,用户也会拆了重新换,大部分是因为不认可你这个品牌,不过近几年这种现象少了。”李女士说。
“现在企业精装房项目90%以上都是外包给其他装修公司。”孙先生亦说到。“我们现在做的是智能家居,相当于精装行业的配套家居企业。从我们的角度来看,目前一些企业比如地板、木门等在智能化对接的一些前期考虑上还存在缺失,再去进行一些改进环节,是十分困难的。”万科思自控信息(中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刚分析道。
与此同时,他还表示,“前期对智能化小区房屋规划得很好,但却很少执行下来。对接问题,一方面缘于智能化家居和精装行业还没有统一的产品规格和标准,另一方面,我们其实很希望能参与到房屋前期的装修设计中去。但对于要在多家部品企业做出选择的开发商来说,一开始很难敲定合作企业。”江苏迈能高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客户经理邢召勇也表达了困惑。
韩刚和邢召勇都表示,目前各自企业的产品50%在走工程,50%走零售,而工程项目渠道显然是一个趋势。
“目前行业的噱头太多,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基础工作上,比如前期的设计和用户需求的的研究、以及在批量施工的管控方面下功夫。”孟先生说,“企业应该在细节方面把问题处理好。”
“其实我们发现,很多企业之间的沟通是不够的,比如一家企业的问题,同行中很多企业都存在,企业都在自己解决,但逐一的解决并不能有效地推动行业,共享解决方案才可以提出新的措施,极大地提高运作效率,我们需要这样一个资源共享和解决问题的平台。”上述精装产业联盟人士指出。
可以说,开发商、装饰商、部品商以及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确实还差一道桥梁,彼此沟通、参与的途径和节奏还很模糊。
“我认为精装修这个词不妥,全装修才更能代表行业,消费者要的是一个家,而不是一个简单的房子。”全国资深室内建筑师吴晞说。
而这道桥梁,应该是让每一个消费者能够从一套精装房找到属于自己的家,也让开发商、部品商、装饰商们能够通过沟通和共享,透明地获取企业应得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