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日攻坚”行动以来,福州市仓山区人民法院充分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工作作风,精心组织力量,多措并举,忠诚履职,全力为“百日攻坚”行动保驾护航,为“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建设刻下了生动鲜活的注脚。
保障房征迁背后的故事
“再过几天,这个老厂子终于要拆喽,以后这片土地就会盖起崭新的保障房,老百姓也将告别垃圾成山、臭气熏天的历史啦。”12月10日,年过六旬的老翁站在福州华益食品厂门口,面露喜色。
老翁是福州华益食品厂的老员工,该厂始创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是福州一家老牌中外合资企业,主要生产冷冻食品,比如包点、水饺、芋泥、火锅料等,现在依然在许多老福州人的脑海中留存着印记。进入新世纪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中,老厂逐渐显得力不从心,还因资金问题陷入债务纠纷,最终颓然停产,并被仓山区人民法院查封。
据老翁介绍,2013年,他被厂里负责人临时聘用回来,负责门卫工作,至今已近4年。“厂区所在的李厝山路,大约5年前拆迁了一处半山腰上的居民生活区,此后就有许多车辆不分昼夜来倒垃圾,经常是一卡车一卡车地来,给人感觉是住在垃圾处理场里。”老翁告诉记者,如今政府决定在这里建设保障房,老厂也被划入征地红线范围了。
记者上前推开“嘎吱嘎吱”作响的铁门,走进厂区,只见遍地枯黄落叶无人清扫,斑驳的高墙杂草丛生,职工宿舍楼顶的瓦片被台风掀翻,有三处向下塌陷,摇摇欲坠,几名工人正在冷冻库门口搬运生锈的铁质设备,厂区一派萧条破败景象,隔壁的怡园食品厂内,有台钩机正在展开拆除作业,倒下的砖墙腾起一股股黄烟,随风飞散。
废弃老厂即将华丽变身优质保障房,好!但是,由于此前债务尚未清偿,法院封条还贴在厂区三栋建筑的门上,而福州华益食品厂已无财产可供执行,征收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迟迟无法突破,百姓何时能圆安居梦,妥善解决债务纠纷,成为摆在征收单位和法院干警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重点。加快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州,这是福州为之奋斗的发展目标。建设百姓富的新福州,就是要致力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随着“百日攻坚”号角吹响,李厝山新苑保障性住房南B地块补征地项目被提上议事日程。今年10月18日,仓山区统建房屋征收有限公司向仓山区人民法院发函,请求解封厂房,出具相关补偿标准,并配合处理货币补偿款的支付事宜。不久,仓山区人民法院经多方协调、核查,第一时间予以复函,同意动迁方案,这桩棘手问题终于迎来解决的曙光。
这是仓山法院发扬“敢于担当、敢于攻坚、敢于争先”的仓山精神,全力提速增效,助力百日攻坚行动的缩影。
11月11日,仓山法院召开百日攻坚征迁专题法律讲座,针对攻坚出现的各类涉法问题,行政庭庭长孙志高深入浅出地答疑释法,内容包含(征迁类)非诉执行案件审查、行政应诉工作涉及的程序、难点、案例等,提高征迁干部对法律法规理解、文书制作运用能力,培育“程序、证据、履职、执法、廉洁”五大法治意识,顺利推动“百日攻坚”取得新成效。
同时,在涉迁纠纷案件审理中,仓山法院还建立多元化解机制和联动反馈机制,联合辖区各街镇、拆迁办、综治办研讨政策执行和矛盾预防思路,提出针对性司法建议,掌握纠纷动态信息,通过逐户走访、换位谈心,做征迁群众的“贴心人”,将事后被动处理转变为事前主动化解,真正做到以情征迁、和谐征迁。
温情破解执行难困局
今年10月12日,来自河南郑州的蔡先生紧紧握住仓山法院执行局法官施潇宇的手,连声感谢:“要不是您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时间拨回今年4月18日。那天,蔡先生在网购平台上看中一辆司法拍卖的车辆,起拍价为10万元,经过数轮加价,他最终以11.9万元的价格买下心仪的越野车。
等他满心欢喜地从郑州赶到福州,准备在车管所办理过户手续的时候,他傻眼了:这部车辆有42分的违章和3050元的罚款未处理,按照车管所有关规定,车辆无法过户,即便他有法院出具的裁定书也没辙。
多番理论未果,因为请假时间有限,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在国企上班的蔡先生只能先回去,再作打算。“就这样,为了过户手续,他从郑州到福州,来来回回5趟,还没有解决。”据施潇宇法官介绍,最后一次是今年国庆后,已经精疲力尽的蔡先生无奈地找到仓山法院执行局,得知情况后,施潇宇法官放下手头工作,亲自带上相关文书,陪同蔡先生先后来到市车管所、市交警支队和省公安厅交警总队说明情况,最终事情得到妥善解决,车辆也顺利过户。
事情解决后,蔡先生打来电话说,一定要请法官们吃一顿便饭,以表谢意,施潇宇法官以“加班”为由,礼貌地推辞了宴请。
“针对这类特殊情形,我们也专门做了一份调研报告,希望车辆管理部门能够对参与司法拍卖成交的车辆差异化对待,促进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仓山区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黄长水说。
无独有偶。在冰冷强硬的执行工作背后,倾注的是仓山法院主打温情牌的柔性执法理念,得到执行双方的一致肯定。
今年10月31日,五名平均年龄超过80岁的高龄老人在救护车和医护人员的护送下,安全抵达新的养老院。此前,他们居住的万春托老院因拖欠租金被法院强制腾空。
据经办法官曹蒸介绍,这些老人多数腿脚不便,生活无法自理,由于价格低廉,家属不愿搬离,导致强制执行工作困难重重,干警前往托老院开展工作多次受阻。
“老人家如果因此居无定所,我们也于心不忍,站在对方立场考虑执行,才能得人心、暖人心。”曹蒸说,在仓山区政府牵头协调下,执行局得到区公安分局、民政局、市容局、卫计局、仓前街道、临江街道等单位大力协助,用程序正义来保障依法执行,历时3年的执行难案件划上圆满句号。
执行力度不断加大的背后,是执行法官干警无悔、辛勤的付出。“为打赢清积的硬仗,执行局全体人员自我加压,每周二、四晚上加班,周六全天加班,通过延长时间来破解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并将司法警察纳入执行团队,重大案件增派警力全程参与保障,初显成效。”黄长水称。
据黄长水介绍,今年以来仓山法院开展强制腾房专项执行行动,按照“多调、慎拆、重稳”思路,腾空涉案房屋32处,涉案房产处置变现金额逾1.2亿元;创新方式,引入“互联网+”优势,突破地域、受众限制,完成拍卖152次,标的数85件,成交62件,溢价率18.95%,成交总金额13140.91万元,司法网拍成功率同比提高35.57%。
同时,在强化业务学习上,该院执行局也十分善于利用新媒体。比如,每次局务会均讨论近期执行难案件,互相交流新出台的执行法律法规和上级法院的执行动态,会后通过执行局微信平台各抒己见,不断探索执行工作新方法,提高执行工作水平。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截至12月10日,仓山法院清理执行积案5811件,执行结案3376件,同比上升54.3%;拘留37人次,拘传76人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信息2042人次。
作为全国第二批司法改革试点,仓山法院以司法责任制改革为契机,凝心聚力、深挖潜力、攻坚克难,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在《福州法院快讯》上,福州中院院长胡志伟批示称:“仓山法院执行工作经验值得各县区法院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