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蓝房网 > 资讯中心 > 要闻 > 正文

带你探访地铁1号线 到城门寻香 去螺洲访古

要闻 | 来源:福州晚报 2017-01-24 10:32:00 我要评论
[导读]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归乡的心情也越来越急切。开往新春的地铁,满怀家的味道。上周,福州晚报记者探寻地铁1号线的福州火车南站站、胪雷站、三角埕站周边具有福州特色的文化元素。

点击查看大图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归乡的心情也越来越急切。开往新春的地铁,满怀家的味道。上周,福州晚报记者探寻地铁1号线的福州火车南站站、胪雷站、三角埕站周边具有福州特色的文化元素。今天,记者继续带你走访两个适合体验“地铁一日游”的站点:城门站和排下站。在城门站,你可以游览茉莉花茶文创园;在排下站,你可以在福州名镇螺洲领略历史文化的魅力。

城门站

城门站位于仓山区,西连盖山镇,西南与螺洲镇为邻。唐末,闽王王审知曾在此驻军,以木栅栏为营而得名柴门,因闽音“柴”通“城”,演变成今名——城门。

点击查看大图

茉莉花茶文创园里的茉莉花苗圃。

茉莉花茶文创园

接着上期说,晚报君留了个小伏笔,三角埕站附近有春伦茉莉花茶文创园,茉莉花茶产业最集中的区域就在城门镇。

对福州市花茉莉花最早的描述出现在宋代梁克家《淳熙三山志》中:“抹丽,此花独闽中有之。”两千多年前,茉莉花从古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迅速在福州等中国南部地区“扎根落户”。

福州先民创造了茉莉花窨制传统工艺,通过郑和七次下西洋,远赴海外,使福州茉莉花茶成为了中国茶的代表。

城门镇以洲地冲积平原为主,丘陵错落,古时遍植茉莉花,因此在上世纪中期以后经历了茉莉花茶产业的辉煌时期。在今天的城门镇城山路春伦茉莉花茶文创园内,市民可以通过茉莉花茶历史、茉莉花育种资源圃、茉莉花茶传统工艺的展示和体验,深入了解福州茉莉花茶。

晚报君亲身体验,觉得这里的茉莉花苗圃最有意思。这里收罗了福州最齐全的本地茉莉花品种,还有缅甸多瓣茉莉、台湾单瓣茉莉、金茉莉、绒茉莉等20多种引进的茉莉花,一年四季都可观赏到开放的茉莉花。如果你逛完这里,还有精力的话,可以去周边小路转转,这里有几家自产自销的茉莉花茶店,你或许能在这里淘些好茶。

排下站

排下站也属城门镇管辖,从排下站“C出口”出来,来到福峡路,步入与之相交的螺洲街,就来到了晚报君今天要介绍的重要景点——历史文化重镇螺洲。

螺洲位于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南临乌龙江,北、西分别与城门镇、盖山镇相连,古称“百花仙洲”。螺洲因传说中的螺女庙而得名,不到6.5平方公里的境内,在历史上出过1位状元、27位进士、108位举人和11位武举,这里还有优美迷人的自然景观,是名副其实的人杰地灵。

点击查看大图

螺洲大桥

螺洲大桥

晚报君来到螺洲镇江边,远眺年轻的螺洲大桥,巧遇来此散步的居民杨庆寿。杨庆寿原来住在上下杭,已经搬到螺洲三年,他爱上了螺洲的好空气和各种自然人文景观,他热情地为晚报君做向导。

杨庆寿说,清晨会有许多村民和村外的居民在螺洲江边散步。“早上一轮红彤彤的太阳从东边升起,大家都会拿起手机拍照,朝阳会将气势雄伟的螺洲大桥照耀得金灿灿,特别美!”说起螺洲大桥他特别感慨,“螺洲大桥的建成,极大地改变了螺洲人的生活方式。”

杨庆寿说,螺洲大桥建成后,很多螺洲人夏天会过桥去龙祥岛买鲜莲子,冬季则会从龙祥岛扛许多甘蔗回来,来回只要半小时。有人还会开车经螺洲大桥去尚干吃碗拌面扁肉,去南通买些进口水果。

点击查看大图

陈氏五楼(图片来自网络)

陈氏五楼

杨庆寿带着晚报君沿江边往镇里走,沿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天后宫、尚书第、陈若霖故居、螺洲孔庙和电视剧《潜伏》主人公原型——国民党军中将吴石的故居。进入镇政府,还能看见著名的陈氏五楼。

陈氏五楼是帝师陈宝琛所建,占地面积4113平方米。陈氏五楼为赐书楼、沧趣楼、还读楼、晞楼、北望楼,其中晞楼为典型的西式建筑、北望楼为中西合璧,其他为中式传统建筑。还读楼曾是福州地区最大的私人图书馆,沧趣楼曾是福建省最大的私人博物馆。

而北望楼的得名,可能与陈宝琛著名的“壬辰密折”有关:九一八事变后,陈宝琛血谏溥仪不要做日本人的傀儡,所以北望家山,不堪中华故土东三省被日本蹂躏。

陈若霖故居

闽剧《陈若霖斩皇子》可谓家喻户晓。一代名臣陈若霖刚正不阿、执法如山的光辉形象令人崇敬。他在刑部八年,善断疑案,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数次受到清帝表彰奖励。他虽在外为官,却不忘桑梓,诸如重修螺洲孔庙、天后宫,纂修《福建通志》、赈灾济贫等都乐于捐款助成。

在位于螺洲江边的陈若霖故居内,一进大厅,中堂悬挂着道光皇帝御赐“敬典承庥”横匾,大厅两侧木柱尚存林则徐部分手书楹联,此楹联是林则徐赞颂“三十州总督”“五百里德星”陈若霖文武兼资、恩威并济的丰功伟绩。原来,林则徐与陈若霖曾同朝为官,陈若霖死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以“门下士”之称为陈若霖书丹墓志铭。陈若霖在林则徐心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晚报君2014年4月到闽侯上街厚美村环翠楼采访时,还从当地村民那儿得知,陈若霖也是个非常重情重义的人。

陈若霖少年时,求名于科举。虽多次赴考,但屡试不第。其父要他弃学拜师从艺,学做裁缝。环翠楼的建造者淑显公是陈若霖父亲的同窗好友,两人交情甚笃,得知这一消息后,劝其父曰:“若霖仪表堂堂,天分甚高,刻苦勤奋,日后必成大器,不妨让他再考一回。”陈若霖的父亲听后改变了主意,同意让儿子再次赴考。这一次,陈若霖果然马到成功,县试中秀才,乡试中举人,进京殿试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此后,他青云直上,官至刑部尚书。

淑显公的一席话改变了陈若霖的命运。中进士后,陈若霖专程前去拜谢。淑显公之子将陈若霖迎进了环翠楼,以礼相待。陈若霖得知恩人已逝,一度哽咽,涕泪满襟。此事至今都被厚美村老人们津津乐道。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曾凡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