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三环螺洲至湾边
北侧主线封闭施工
南三环湾边至帝封江段提升改造工程于22日启动,主要改造三环主线,全长5.5公里。为了提升路面质量,此次采用高聚合物注浆技术、水泥稳定再生工艺、沥青泡沫再生工艺三项新技术。改造完成后,南三环将告别“波浪路”,提高行车舒适性。
“改造主线采取先半封闭,再转向全封闭施工的方案,届时双向车辆均要从两侧辅路通行。”城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根据施工安排,先封闭北侧主线(螺洲往湾边方向),再封闭南侧主线(湾边往螺洲方向)。北侧主线于今天凌晨开始封闭施工,车辆全部改行辅路。
昨日记者在南三环螺洲段看到,施工单位已在帝封江桥新增一个临时北侧出口。“以后,南侧主线湾边往螺洲方向的一个进口也会改成出口,并在快上螺洲大桥的位置增设一个进口,车辆通过湾边出口的辅道施工路段出去,再到帝封江桥重新增设临时的进口,回到主线上。”施工方表示,南侧目前还有个污水顶管正在施工,等污水顶管项目结束、辅路通畅后,才能封闭南侧主线,届时主线就变成全封闭施工,所有车辆均要从辅路通行,并经四个增设临时进出口的车道过渡行驶。
途经施工路段
车辆改由辅路通行
记者还从市交警支队了解到,今起至5月31日,将封闭三环螺洲往湾边方向主线。三环主路由螺洲往湾边方向行驶的车辆,应从帝封江桥头临时开口处出三环主线经辅路,在辅路行驶约5公里后,再由辅路阳岐桥头开口返回三环主线。湾边往螺洲方向的车道,保持正常通行。
今后将根据施工进展情况,对湾边往螺洲方向的主线适时进行封闭施工,具体交通管制时间另行告知。
“由于辅路通行速度较慢,希望过往车辆尽量绕行,避免拥堵。”交警部门提醒,经过该路段的驾驶员应严格遵守施工路段交通标志、标识的提示,谨慎驾驶,并注意收听实时路况信息广播,服从现场交通指挥人员的指挥,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相关阅读
三环“微创”修路不再“开膛破肚” 新技术全省首次使用
工人在路面钻孔
“微创”在医院手术中比较常见,但你知道城市道路建设也用上了“微创”修复技术吗?记者昨日从市建委获悉,南三环湾边至帝封江段路面提升改造就在省内首次运用了“微创”修复技术,避免了大开大挖的施工弊端。
湾边至帝封江段
路面坑洞较多
昨日上午记者驾车经过南三环湾边至帝封江段发现,路面有不少坑洞,车辆经过犹如在“骑马”。
“这段道路出现坑洞,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市建委城建处相关负责人说,三环进城重型车辆多、超载车辆多,加上该段道路河系比较丰富,原来的地质比较复杂,对路况造成了一定影响。
据悉,三环路已建成通车6年,西三环及三环魁浦至螺洲段去年已提升改造,目前只剩下南三环湾边至帝封江段破损路面亟待修复。
三项新技术
提升路面修复质量
南三环湾边至帝封江段整治提升改造22日启动,主要改造三环主线,全长5.5公里。改造完成后,南三环将告别“波浪路”。
为了提升路面改造质量,此次采用了高聚合物注浆技术、水泥稳定再生工艺、沥青泡沫再生工艺三项新技术。
其中,高聚合物注浆技术可称为“微创”修复技术,去年在南三环螺洲至黄山段2.8公里路面进行了试验,效果明显。
昨日记者在南三环帝封江段看到,10多名工人手持钻机,两三分钟时间路面就出现了圆孔。工人在圆孔中安上螺栓,再将管道插入螺栓孔。
“这就是运用高聚合物注浆技术施工,在全省道路中是首次使用的。”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高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有机材料,钻机钻入80厘米的地下层后,通过孔洞注入这种材料,遇到空气会瞬间膨胀,填满路基层中明显的缝隙孔洞,形成非常紧密的空间,路面更耐压、不容易损坏,还避免了大开大挖。
值得一提的是,正式开工前,勘测部门已通过红外雷达对施工段地面进行扫射,就像“X”光一般,清晰了解路面下的孔洞大小及分布情况。
此外,水泥稳定再生工艺是对现有的水泥稳定层重新拌和再生,体现了环保;沥青泡沫再生工艺是回收旧的沥青路面材料后,拌和完再铺到路面上,做到环保节俭。
5月底完成改造
此次改造的业主单位福州市市政开发有限公司表示,施工队已对一小段主线进行围挡。
除了“微创”修复施工,注浆取样及三环主辅路间进出口改造近期将逐步启动。
施工全面展开后,如何围挡,交通如何分流?市建委提醒,施工段的进出口改造完成后,将陆续对主线进行封闭施工。
南三环湾边至帝封江段改造工程是福州市进出城通道关键节点工程,预计5月底完成改造并实现全线通车。
此外,南三环湾边至帝封江段辅道路面改造已开标,施工队即将进场建设,计划5月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