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中粮集团副总裁兼中粮置地董事长周政带领管理层10余人到访碧桂园总部,与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集团总裁莫斌等高层座谈交流。
座谈现场
在碧桂园集团总部的会议室里,一边中粮集团高层10余人,一边是碧桂园集团高层10余人,颇有点两军会师的感觉。杨国强落座后致欢迎词,说到开心处,哈哈大笑,气氛顿时热烈起来。
碧桂园已是行业的领跑者,迈入了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300强,但说起这家企业,杨国强依然谦虚低调,在他眼里,“碧桂园是一家务实的企业”。
“这次来主要是两个目的,一是交流学习,一是表达合作的意向”,周政开门见山表达了此行的目的。中粮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在粮油食品市场已深耕60余载,连续20多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与此同时,中粮集团在地产领域也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
中粮集团副总裁兼中粮置地董事长周政
中粮集团和碧桂园,一为国有企业,一为民营企业,虽然体制不同,但二者作为企业的本质和致力于“美好”的使命是一致的。周政表示,碧桂园在过去几年里发展迅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而这是中粮此行想知道的。
“我从碧桂园的发展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的缩影”,周政如是表达对这家企业的敬佩。1984年,邓小平首次南巡路过顺德。也是在这一年,杨国强和几位元老级人物起家顺德,创办了一个建筑施工队,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一路走到今天。1984年,被称为杨国强的创业元年。
在碧桂园的历史上,还有一个创业年,那就是2010年,这一年,职业经理人莫斌加入碧桂园集团,杨国强把这一年称为碧桂园的“再创业年”。
杨国强致辞后,莫斌接棒主持,笑言,“主席说话虽然天马行空,但我们(碧桂园)走到今天,靠得就是主席的远见和智慧”。莫斌说话中气十足,声音浑厚,条理清晰,有一种魔力让你觉得一定会相信他说的。
现场有人问,“你们怎么做到从1000多亿就能翻一番达到3000多亿的?” “我们高速发展的驱动力来自于老板(杨国强)”,莫斌再次笑言称,杨国强会根据自己的预判提出目标,问莫斌能不能实现?而回答这个问题需要的不是“能不能”,而是“怎么去实现”,有哪些困难,怎样解决困难去实现。顿时,现场笑声一片。
本来是中粮方高层介绍完中粮集团后提出了四大问题,请碧桂园方高层一一回应解答,但说到热烈处,一问一答,你来我往,交流切磋,有点高手过招的意思。整场座谈持续了整整三个小时。
最让中粮集团感兴趣的就是碧桂园的管控了,“超过800个项目,一个城市几个公司去进驻拿地,你们是怎么管控的?”
莫斌点将,由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人力资源中心总经理彭志斌回答这个问题,“碧桂园的管控一开始是二级管控,莫总来了开始做三级管控(总部—区域—项目),不断帮助区域去做实做强”。
碧桂园目前超过800个项目,有60多个区域,国内区域有50多个,这些区域还在不断地横向裂变,纵向切割。彭志斌透露,碧桂园组织管控的演变也是不断地根据市场和自身业务的变化而调整的。
王少军是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投资策划中心总经理,主管投资拿地。目前碧桂园拿地是一二三四五线火力全开,王少军介绍,在三级管控模式下,总部起到得是一个审核管理的角色。在拿地这件事情上,碧桂园奉行快速决策的原则。
中粮方高层好奇,如何在一二三四五线火力全开的情况下,做好产品线的设计?主管产品的碧桂园集团副总裁兼集团总设计师黄宇奘为大家解密了这个问题,在碧桂园,产品设计是被高度重视的,碧桂园有一个3000多人的国际化设计团队,杨国强会亲自参与设计图纸的审改。对于设计,集团强管控,推行全面的标准化。黄宇奘强调,“工匠精神是溶于碧桂园血脉之中的”,这在产品设计中体现尤甚。
三个小时的畅谈,不知不觉就结束了,莫斌不时地补充其他人的回答,点题挈领,带着一种特别的幽默。周政用“非常开心,感谢分享,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来做了此次座谈的结束语。莫斌也表示,期待与中粮集团强强联手的合作。
行业发展已经进入下半场,这不是一个仅靠单打独斗就能赢得天下的时代,需要精耕细作,需要合作共赢,相信,两家500强企业的会面是一个好的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