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蓝房网 > 资讯中心 > 要闻 > 正文

百万学区房白买?湖滨小学新生寄读传闻引家长投诉

要闻 | 来源:海峡消费报 2017-06-30 13:53:01 我要评论
[导读]由于教室不足,福州湖滨小学几年来都是高年级学生年年外出“寄读”,而片区内唯一教育预留地建成“国际学校”、多年前划给湖滨小学的扩建用地的原单位(省教育学院)至今没有搬走--
由于教室不足,福州湖滨小学几年来都是高年级学生年年外出“寄读”,而片区内唯一教育预留地建成“国际学校”、多年前划给湖滨小学的扩建用地的原单位省教育学院至今没有搬走--

 

湖滨小学新生要去“寄读”?传闻引发家长集体投诉!

省教育厅初教处有关负责人:鼓楼区教育局做法欠妥!

 


  

新生家长:国家就近入学的原则怎么突然变了卦?

 

“我是昨天晚上(625日)才听说今年湖滨小学一年级新生要出去寄读,吓一大跳,我们家几百万买的学区房啊,为的就是能就近上学,怎么突然变成要去别校寄读?这么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几百个家庭的大事,没有事前商量也没有协商,教育部门置广大学生家长的利益何在?”

626日上午,近百名学生家长围在福州市湖滨小学门口打听消息,希望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对于“寄读消息”的官方解释。家长中一位林先生神情激动,他告诉记者,昨天晚上他才听到消息,马上坐不住了,他的孩子今年9月份就要入学了,几百万买来的学区房就是为了划片就近在福州市湖滨小学就读,如今却因为这个听来的消息全家人都变得十分焦虑。

“我家有两个小孩,大的读湖滨小学3年级,小的今年9月入学,如果小的真被寄读了,两个地方接送,这有多少的不方便啊?”现场,一位刘女士自称请假带着婆婆一起来,婆婆今年74岁,她说平时都是她接送大外孙上下学,如果小外孙寄读到则徐小学,没法一起接送,儿媳是不是要辞职来接送小外孙?教育部门要照顾新生和老人,怎么能让这么小的娃儿上别处去寄读?”

 

点击查看大图

 

当记者赶到现场时,一部分家长正在校内与校方负责人交谈,湖滨小学校务人员称2017年的新生确实被安排到了则徐小学就读。在场的林校长坦承湖滨小学有实际困难,生源多,配套教室少,以往都是六年级年段的学生寄读在对口的中学福州18中,今年该所中学终止了寄读协议,所以没有办法,通过调配,只好让湖滨小学的新生安排在了邻近的则徐小学就读一年。

林校长言辞诚恳,但“因为学校有困难就让新生去寄读”的说法还是引起了在场众多老人的不满,一位学生爷爷方老伯称,再怎么调配,也不该让刚入学的新生这么折腾去寄读吧?6岁多的孩子一天要在路上来回四次,原来老人家陪着可以走路来回只要10分钟左右,距离近也相对安全,如果寄读则只能骑电动车,来回半个小时都不止,大多数家长距离远了不止3倍,老人家带着6岁多的小孩骑电动车上下学,这路上的安全谁负责?

“往年都是6年级大孩子出去寄读对口的中学,距离不远,大家普遍也都接受了,孩子大一些至少适应了小学生活,今年突然变成了新生,这消息太突然了,哪有让这么小的孩子天天跑这么远的距离去上学的,教育部门的这些工作人员是否体会过我们老人家一天接送四回的辛苦?教育部的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哪去了?”方老伯希望教育部门能重视大家的呼声。

点击查看大图

  

鼓楼区教育局:没有公示你们不也知道了?

 

26日当天,在福州湖滨小学没有看到相关公示文件后,部分家长代表来到了鼓楼区教育局,但依然没有看到相关文件和依据。家长疑惑了:涉及几百个家庭的寄读决定难道连个公示的文件都没有?

区教育局办公室陈主任是位女士,她称寄读现像目前在福州其他学校也都有,比如达明小学的学生也寄读过,但面对家长寄读为何没有提前公示的疑问时,该主任则称:没有公示你们不也知道了?这个说法让现场不少家长代表感觉“很气愤”。

 

点击查看大图

 

“什么叫没有公示我们也知道了?没有公示通知是教育部门职责不到位,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居然群众没有知情权吗?这可是关系到这几百个学生家庭的重大事情,没有协商没有公示,这么不负责任的做法,这不是教育局渎职是什么?”

现场的家长叶先生称,办公室主任一句“你们不出去,总有人要出去寄读”这句话深深刺痛了在场所有家长,往年是六年级提前去18中念,但今年18中中止了协调,教育局应该去想办法,而不是直接就让一年级新生去片区内寄读,老人家一天8次的来回接送这小的学生,太不安全了!

“小学一年级寄读于其他小学,存在重大安全隐患。这几年报道的学校安全事故以小学出现为多,更何况是一年级小学生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能力差,而学校教师监护人数有限,在监管方面一定会做的不到位。”叶先生称,区教育局的决定实在过于草率了。

 

点击查看大图

 

     记者注意到,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闽教基〔20179号)第三点中明确提出合理确定招生范围,文件指出:各地要坚持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因客观条件变化确实需要调整招生片区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条例》规定,启动重大决策程序,通过召开听证会,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会群众意见,并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根据教育部教基一厅[2014]1号文件内容要求:“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同时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中要求:“城镇完全小学的服务半径宜为500m”,“做到小学生上学时间控制在步行10min左右”。家住光荣小区的陈阿姨对记者说,此次安排则徐小寄读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教育部关于就近入学的政策。“作为一名湖滨小一年级新生家长,我唯一的诉求就是要求我的孙子2017年入读湖滨小本部,不接受任何条件和任何方式的寄读。”

  

学生家长质疑:片内教育预留地为何建成“国际学校”?

 

一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作为一类校,福州湖滨小学校区不够用,早就是个老问题,2000多个孩子挤在一个小小的校园里,学校只有一个小操场,平时学生们上体育课是轮流上的,整个学校也只有一间厕所。“我家大孩子上三年级,她和不少同学在学校都不敢喝水的,因为下了课就算想上厕所也轮不上,孩子太多了。这样的情况这么多年了,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怎么能熟视无睹?”

“原先我大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本来说只有5个班,后面居然变7个班,而且每班都50多个都快要60个人了。这么多年,面对不断扩招的生源,教育部门为什么没有切实解决校园的问题?”

家住湖滨新城的王女士今年儿子也要入学,她告诉记者,其实片区内原来是有个教育预留地的,周边的老百姓都以为这块地要建湖滨小学的分校,但最后被却变成了“国际学校”。

记者通过查证得知,王女士提到的教育预留地确实被建成了如今的“福州西湖国际学校”——一所被称为目前福州最贵的学校,一学期学费在10万以上。记者走访周边群众得知,这块地是当地百姓众所周知的教育预留地,早期曾被租用做驾校,到了2010年底,这块地就开始动工了。

    说起西湖国际学校这事,家住湖滨新城的王大爷笑称他很了解这个过程:周边的居民最早打听到的消息是这里要建湖滨小学的分校,盖时候外墙上还写着湖滨新城小学,谁知最后建成的是国际学校。

据一位学生家长称,偌大的校园内常年只看到大几十名学生进出,但并不都是外籍子女,只要付得起学费都可以上,请的都是外教,纯英语教学。

“每次经过西湖国际学校看大片绿地只有几个孩子在玩,而我的孩子在湖滨小课间没绿地玩只有一个小操场,偶尔下操场玩还被高年纪推倒,最可怜一次我孩子被推倒了爬不起来,还是学校保安跑过来把她扶起来。”大的小孩已经在湖滨上小学二年级的家长陈女士谈起湖滨小学与国际学校的巨大差距,很替孩子感到委曲。

点击查看大图

 

         西湖国际学校2010年底就开始动工,但记者上网搜索发现,省教育厅对于福州市教育局的有关学校的批复则在2013年。

 省教育厅20136月的对福州市教育局的批复文件提到两点:一、经专家评议组实地评审,福州西湖国际学校基本符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暂行管理办法》(教外综[1995]130号)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3年省级行政审批项目调整和清理结果(涉及教育部分)的通知》(闽教法[2013]5号)的有关规定,现予以批准开办。二、福州西湖国际学校的办学层次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办学规模为700人;招生对象为:外籍人员子女;举办者:福州艾恩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Kenneth Cheng(郑棋,美籍);首期投入资金:500万美元。

 

小学人满为患,扩建之路却很漫长——省教育学院划归湖滨小学近10年?

 

一位家长告诉记者,与湖滨小学仅隔一个教育出版社的福建教育学院早就划给湖滨小学用来扩建校园,但由于有关政府部门协调不力等原因,导致双方至今无法完成交接。

当天在福州湖滨小学,学校林校长也证实了这个说法,他告诉在场的众家长,8年前福州市里有关部门就协调把教育学院划给湖滨小学,2012年交给湖滨小学使用,市里给教育学院另一块地,但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学院至今无法搬走,学校也没办法。

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湖滨小学扩建的问题十几年前就提出了,这解决这个问题,10年前,省教育厅就将教育学院卖给了鼓楼区用来扩建湖滨小学,售价1亿多,但这么多年了交接问题还是一直悬而未决。

“省、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是如何协调此事的,我们家长们希望看到公开的答复。省教育学院就在隔壁,而我们的小孩子却要跑到片区外去寄读?这是作何道理?”

湖滨小学2017年新生家长代表罗爷爷对记者说,新生9个班,湖滨小学只有7个班级,这个问题应该教育部门来解决,教育主管部门协调不力的后果不能让让几百个家庭的老人幼童的安全来承担,我们真心希望省政府有关部门能切实听取我们老人的呼声,协调好这个关系,别让片区内的孩子年年到外区寄读,也让今年湖滨小学的新生能享受国家免费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基本原则,正常入学。

 

点击查看大图

   

省教育厅初教处:鼓楼区教育局做法欠妥

 

627日,记者将报道内容及采访提纲发给福州市教育局初教处,希望就湖滨小学学生寄读传闻采访有关负责人。在收到采访提纲后,初教处刘处长告诉记者,称此事由市教育局思政处负责统一对外答复,但当记者联系到思政处徐处长时,徐处长委婉表示:“此事不方便答复”。

628日下午,记者来到省教育厅新闻中心,新闻中心刘主任及初教处负责小学义务教育的陈老师接受了记者采访。对于福州湖滨小学学生寄读传闻引发家长集体投诉一事,初教处陈老师明确表示:鼓楼区教育局的做法欠妥!他说,就近免费入学是国家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明文规定不充许“寄读”。一些学校由于扩建而让学生换个学校上课,那是“借地上课”,不是“寄读”。

 对于福州湖滨小学新生“寄读”传闻,陈老师认为,教室不够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要想办法解决,就算是生源太多导致教室不够而让学生出外“借地读书”,也要充分考虑近的地方,就近入学是国家基本原则。此外,区教育局、学校也要提前和广大学生家长商量,是继续往年的做法让高年级“借地上课”还是转而让一年级新生去,怎么借借多久,这都是需要提前做充分的沟通。

   29日,陈老师告诉记者,已经就此事和福州市教育局沟通,希望他们积极解决问题。

 

省教育厅规划处:福建教育学院大学城的新地已经确认,建好搬去至少3

 

        那么,已经划归湖滨小学多年的扩建用地原单位——福建教育学院为何无法搬走呢?

对此,省教育厅规划处黄处长等有关负责人当天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原因:问题出在征地上。据介绍教育学院在大学城原先的规划用地由于2016年大学城的重新规划而有所改变,这也导致所有学校用地重新进行划分,就目前而言,属于教育学院的新地已经确认,但相关的基建都还未开始,从开始建设到建好再到完全搬走,估计至少要3年的时间。

    既然一时没法搬走,那省教育学院是否可以腾出一部分教室给湖滨小学用呢?省教育厅初教处有关负责人认为,这需要福州市教育局出面协调,协调不成,还可以提请省教育厅出面协调。

 

省教育厅对外合作处:国际西湖学校属于特殊民办学校,只能收外籍子女

 

那么学生家长反映的西湖国际学校是否是有关部门将本该办公立学校的教育用地改办私立学校呢?

        对此,省教育厅对外合作处林处长解释称,西湖国际学校是省委省政府当年为了解决福州市外籍工作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而特别批准的,并不是百姓传闻说的卖给了私人所有,只是引进了外商合作管理,属于特殊民办学校,目前这块地和学校仍归属于鼓楼区教育局,也属于鼓楼区教育局管理。

        林处长称,省教育厅批复福州市关于开办国际学校的文件中明确规定,学校只能招收外籍子女,可最多招生700个学生,目前在校学生有173个。

        但记者一位小孩就在西湖国际学校就学的朋友骆先生称,没有外籍背景的也可以上,只要能交得起一年十万的学费,目前除了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学生各有30多个外,其他年级都只有十几个,学生总数就100多人。

记者上网搜索发现,福州市教育局官方网站有有一份2016年7月13日市教育局给省教育厅的一份汇报材料《福州市教育局关于福州西湖国际学校(2015)年度工作检查的报告》中则罗列了西湖国际学校的种种现状与问题,其中第一点就是学校章程较规范,但招生、学籍管理与章程不符(半数学生非外籍人员子女)。二、该校教师以外教为主,现有教师数及教职工总数与学生数之比皆有盈余。

据介绍,出于对国际学校的扶持,教育局对引进的外商——这所民办学校的合作方福州艾恩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给予了很大的优惠措施,合作协议明文约定:从建成起,不收租金,可免费使用到2018年,若到时仍不满350个学生,学校仍可继续免费使用。

但遗憾的是,在如此优惠政策之下,西湖国院学校的管理却并不到位。福州市教育局的报告第四点指出,国际学校曾发生前任董事长非法私提219万办学经费潜逃的严重事件(已报案而未结)。

对此,省教育厅对外合作处相关负责人指出,西湖国际学校目前确实有存在股东纷争及管理等问题,省教育厅会根据有关情况进行调查。

 

点击查看大图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谢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