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要降的四大理由
前两天,同策研究院总监张宏伟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最快接下来这2个月,最晚2018年春节后(3个月),个案楼盘主动“大幅降价”开始,楼市普遍性的小幅降价将开启。
而无独有偶,另一排名TOP 3 的地产巨头,已悄然在全国100多个城市,开启了年终促销活动。
难道,楼市的拐点真的来了?
张宏伟之所以看跌3个月后的房价,主要是基于以下4大理由,
一是大会后楼市调控松动的预期被打破
尽管还有部分房企坚守自己心理预期的房价,但是,由于楼市定调“房住不炒”,楼市调控政策不松反而紧。
甚至当前各省市出现交叉大检查,调控政策大会后会松动的预期被打破,导致部分房企撑不住了,开始主动放弃“底线”,开始主动适应政府的指导价格措施积极跑量。
二是年尾“冲刺年终目标”时间供给量增大
按照往年经验来看,一般四季度尤其是年底是房企“冲刺年终目标”时间,这个时间的总销占比往往比较大。
因此,房企也往往会在这个阶段加大推盘力度“冲刺年终目标”,一年的“翘尾”行情也是这个时候回出现。
像开头所说的开头某TOP3 房企就是属于这种情况。
三是房企基于2018年销售压力,会把出货重心前置到上半年
整个市场的销售业绩,自今年下半年以后已经开始显现压力。
如果这样的市场趋势延续到2018年,也就意味着2018年房企将面临“销售目标提高,但是市场环境更加恶化”的大环境。
很显然,房企2018年重置销售目标背后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可以预见,楼市将继续延续当前低迷的市场行情,而若新的一年开局失利,意味着春节后房企必然会开足马力进行销售,否则二季度将销售量将难以起色,半年报业绩会面临较大的压力。
四是房企资金兑付压力明年一季度集中体现
从房企资金兑付压力来看,2018年房企面临的压力将真正体现,有关数据显示,在2018年和2019年,房企境内相关债务将集中到期,其兑付规模将分别达到3375亿元和4474亿元。
而境外债务,未来三年更是有3981亿要到期。
所以,明年年初,回款目标压力、资金兑付压力与资本市场“借新还旧”渠道收紧等因素叠加,房企们将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价格“底线”,寻求“降价”。
因此,2018年春节后,通过主动“大幅降价”回款的项目及房企将越来越多。
开发商们在嘚瑟了2年后,终于要走到鬼门关。
因为,上述理由有理有据,阐述的那些问题也都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只要不发生“黑天鹅”事件,3个月后的房价调整,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
日后也难再挺起
问题是,3个月之后呢?
这次的房价回调,只是暂时性的打个盹,还是说日后真的就硬不起了?
如果是像过去那样,只是暂时打盹,那么毫无疑问,3个月后是购房者们上车的好时机;
若是日后的房价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高高挺起了。
那么,这次调整就是楼市新时代的前奏,对大家来说,也就没必要再火急火燎的去买房了。
而在笔者看来,后者的可行性更大些。原因有三,
首先,我国经济已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这10多年来,楼市就犹如那“七伤拳”,调控每放开一次,我国经济转型就遭一次重击。
若再这样反复下去,总有一天会积重难返,对我国经济造成无法承受的冲击。
届时,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就不仅是降房价砸售楼处那么简单了。
其次,政府的意志
某种程度上,政府尤其是中央,比我们这些民众更希望稳定楼市、稳定房价,为经济找到新的增长点。
其实,政府也比我们更清楚房地产对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的危害,其就如一个大黑洞 —— 吸附着全社会的金钱和资源,造成其他行业荒废,如制造业。
所以,对于好不容易才摁住的楼市,政府是不可能再轻易放开。
而在这次的大会上,已不再对GDP制定的增长目标,也就意味着,未来在调控楼市时,政府将会具备更多的弹性空间。
其次,各种创新型举措,对楼市产生长远影响
这一次调控时,大力发展租赁房、保障房等政策,也将会对楼市分化楼市需求结构;
进而减弱大家在未来的购房的欲望和动力。
不只是房价,租金也要降?
1
随着近日北京市住房租赁平台的上线,目前全国已有包括成都、杭州、广州、武汉等五座城市正式推出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据北京市住建委公布的消息,链家、我爱我家与北京房地产中介行业协会、建设银行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将纳入新上线的官方租赁平台。房产中介已经成为政府租房体系的重要一环。
而另一方面,在最严调控下,不少中小型中介机构销声匿迹,大型中介机构日子也不好过,如何“修炼内功”生存下去是大多数中小中介公司面临的重要抉择。
2
提起房产经纪人,多数市民脑海中首先出现是“黑中介”这两个字,脱口而出的都是令人咬牙切齿的辛酸故事;上网随手一搜,揭露黑中介恶行的文章也比比皆是。早在2016年,住建部、发改委等七部门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房地产中介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内容包括房源信息核验、资金监管、建立失信“黑名单”等规定。虽然不乏遵守规则的“白中介”清流,而“黑中介”则是破坏力极强的“泥石流”,“黑中介”仍然是戴在所有房地产中介头上的一顶帽子。
虚假房源、哄抬房价、买房骗局等都是令老百姓闻风丧胆的中介恶名。前段时间,中介电话短信威胁恐吓购房者的新闻又一次将房产中介推上风口浪尖处。
李女士为方便照顾老人,找到附近一家中介门店提出买房需求。几经周折,李女士对该公司买卖双方价格不实的做法感到失望,对此中介失去信任,便另寻他家。当该中介得知李女士通过其他中介公司看中一套房子后,便短信、电话狂轰乱炸要求李女士重新选择他来继续交易,并威胁称若不听话事后会堵门眼、泼油漆来泄愤。没想到,成交后,该中介居然真的大肆报复,不仅在小区内张贴李女士个人信息,还将事情颠倒黑白,严重影响到李女士一家的正常生活。虽然事后警方出面进行协调并对闹事人做出相应惩罚,但原本买房该是一件开心的事情,却令李女士费心劳神。
其实,像李女士这种被中介骚扰甚至恐吓的事情屡见不鲜,严重者,选择了不靠谱的中介公司,更有可能陷入骗局,房财两失。房产中介行业竞争颇大,恶性竞争导致的双方为几千块钱大打出手也是常事。如今,移动互联网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切入从信息到服务的所有环节,房产交易市场也势必要规范化。
3
作为落实租购并举住房制度的“关键一招”,各地纷纷开始搭建政府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这将有效解决租房市场存在的房源信息虚假、价格不透明等问题。
杭州
9月29日,杭州打造首个智慧住房租赁平台——杭州市住房租赁监管服务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建立官方租赁交易服务平台的试点城市。
广州
10月19日,广州市官方的房屋租赁信息服务平台——“广州智慧阳光租赁平台”正式上线。目前注册用户超千名,备案房源超过2万套,中介房源月底或上线。
北京
10月31日,北京租房新政《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开始实施,本市住房租赁监管平台也正式上线。住房租赁监管平台通过链接这些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这些服务。
除此之外,武汉和成都的租赁平台上线试运行。合肥、厦门、沈阳等多个试点城市也明确了住房租赁平台建设的时间表。
政策相同、模式不同
不过,从已上线的官方租赁平台来看,各地的模式又有所不同。
武汉官方租赁平台为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湖北省分行共同打造,采用“互联网+住房租赁+金融”模式,为政银合作模式下的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
北京采用“监管+租赁”模式,住房租赁监管平台通过链接网络交易平台,为网络交易平台提供后台数据支持,监管平台对内不对外。
成都提出建立住房租赁信息发布和审核标准,建立经纪机构、住房租赁企业及从业人员等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管理体系,建立“红名单”和“黑名单”制度。
类似“信用租房”在租赁平台也被提及。官方租房平台通过建立一套信用体系,对信用良好的租客可免缴租房押金,对于房东、中介或运营商而言相对可获得更多租客;有望建立一个透明、规范、有信用的租房市场。
4
有了政府提供的平台,中介机构的信任危机能否解除?
实际上,政府租赁平台更多的是服务属性,并不具备“做业务”的能力。对于与政府平台之间的关系,政府的平台相当于房源核验,租户只要是在政府官网上看到的都是真实信息,但是想要了解更丰富的房屋介绍还是得到商业网站上,比如小区环境、租金均价等更多维的信息,交易的时候还是需要去线下交易。
面对“差评”,整个租赁市场的纠纷相当多,但纠纷中到底是当事三方中谁的责任不好解读,因为现在租赁市场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租赁当事三方的责任范围没有很明确的断定。
经纪机构加入官方租赁平台能够保证租赁市场形成正向循环,后续中介机构还会面临不少新增租赁房源,也会有更多的中介机构具备接入机会,从而在类似官方租赁平台上会形成更多的服务商和中介机构,对于促进租赁市场的公平竞争有积极作用。
5
梳理发现,各地住房租赁平台的幕后技术支持,京东、阿里巴巴赫然在列。不少网友猜测,“难道租房市场要被电商瓜分?”对此,张大伟认为,电商资本进入对住房租赁行业影响十分有限,这类企业基本只参与支付环节,属于服务型工具。
据某地产研究中心统计,全国超过10个城市推出了租赁类土地,未来可提供房源超过80000套。当政府、企业掌握的房源越来越多,官方平台的作用就大了。
张大伟
分析师张大伟称,如果政企房源占比越来越大,对整体市场租金的影响不可小觑,甚至有了定价权。
严跃进
严跃进表示,租金是否松动与市场供求大趋势密切相关,如果供应足够充足,加之对平台内机构房源价格监测和管控的有效性提升,整体租金水平就会更趋合理。
吴其伦
这是解决上述“乱象”的一大抓手。房源真、价格稳、无中间环节的新模式,将为市场带来新秩序。但愿官方租赁平台能落到实处,微利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