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蓝房网 > 资讯中心 > 要闻 > 正文

楼市调控:又一个狠招要来了!

要闻 | 来源:财经观潮 2017-11-28 08:16:51 我要评论
[导读]楼市调控已经一年多了,从新华社近日针对南京万人抢房的表态来看,未来调控不但不会松绑,估计还将继续深入。

楼市调控已经一年多了,从新华社近日针对南京万人抢房的表态来看,未来调控不但不会松绑,估计还将继续深入。

 

至少土地市场就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调控,因为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开发商拿下的许多地王,如今还83%未入市。

 

近日,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在调查2016年50个典型“地王”后发现,目前仅有7个项目已经入市,29宗土地已开工但未开盘,另有14宗尚未开工,这意味着有43宗土地项目未入市,占比为83%。

 

说严重一点,这就是囤地。

 

楼市牛市时期,开发商们不是经常吹捧自己的周期短吗,6~8个月从拿地到开盘不成问题,如今一年过去了,为何只有7个项目开盘?

 

这里面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楼市大调控的背景下,限购、限售、限价、限贷导致消费者的购房意愿下降,北上广深以及强二线城市中的大多数成交量都已入冬。开发商迎来了最困难的日子,成交量入冬,使得房企资金回笼难度加大,而开发地块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如今贷款难、融资难,回笼资金又不易,就拉长了开发周期。

 

主观原因就是开发商故意拖延。调控背景下,新房开盘基本由政府定价,会保持在与周边项目相同的价位。这对于花高价拿地的开发商们来说,如同在身上割肉,所以能避就避吧,能拖就拖。

 

对于此,政府也早已经有了准备。今年9月下旬,国土部就牵头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热点城市住在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开展了大检查。

 

此次检查范围包括70个大中城市和热点城市苏州市。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将2016年以来房价、地价上涨较快的其他城市纳入检查范围。

 

检查内容是2013年1月1日以来住宅用地出让合同执行情况,重点是按时开工、竣工情况和出让价款缴纳情况。以期推动房地产开发商按规定进行开发,尽快形成住房有效供应,缓解市场供需矛盾。

 

如今,这项检查任务进入收官阶段。按照工作部署,11月30日前,国土部将完成检查,并提交报告。

 

意味着一旦开发商囤地、捂盘事件得到核实,将会有新一轮的惩罚性和监督性调控措施出台。至少会有督促开发商加快开发周期,增加短期住宅供应量的举措。

 

倘若如此,将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是对开发商。开发商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尤其是一些实力不足却加杠杆拿地的企业。土地开发需要非常高的成本,何况地王。若政府给这些囤地的开发商下通牒,50个地王中估计会有部分项目会亏损,更多的项目收益会大打折扣。

 

地王的拿地成本高,开发成本高,而销售价格按照新规规定,必须与周边同级别的项目价格相近,挤掉了开发商一大笔收益。高杠杆拿地的开发商很有可能扛不住,被大开发商吞并,地产行业又将进行一轮洗牌。

 

政府或许也会酌情处理,暗中通过税收优惠对开发商进行一定的补偿,以稳定市场情绪。

 

但这也只能稍微减少这些拿了地王的开发商受损程度,没法改变收益受损的事实,部分开发商甚至会亏本。对市场将会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有利于房地产佳康发展,减少囤地、捂盘现象。

 

其次对市场以及房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会加快这50个地王开发商的开发速度,也会督促全国所有开发商的缩短楼盘开发周期,速度一旦加快,从时间上来看,明年年初房地产市场的新房短期供应量会增加,捂盘现象减少,能进一步平抑、稳定房价,减少哄抬房价的现象。

 

尤其是对近两年土地供应量特别大的城市。如重庆、天津、武汉、西安、郑州、南京、苏州、济南、青岛、合肥、北京、上海等城市。

 

以下是2016年土地成交量300万平米以上城市的名单与2017年前三季度土地成交量200万平米以上城市的名单: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数据来源于中国指数研究院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谢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