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蓝房网 > 资讯中心 > 要闻 > 正文

人均居住面积翻四倍,福州人“有其屋”到“优其屋”

要闻 | 2018-12-17 11:26:23 我要评论
[导读]房子,不仅仅是容身之所,更多地被赋予了“家”的意义。

点击查看大图

 

房子,不仅仅是容身之所,更多地被赋予了“家”的意义。从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多少年、多少代,房子始终倾注着人们的希冀和憧憬。

 

数据显示,2017年,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比1983年增加了33.6平方米,翻了4倍。在这由小变大的过程中,每一个福州人都能真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40年来的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蜗居到安居再到优居。人居的改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点击查看大图

 

 
 

20年的“蜗居”路

10平公房到福利房

 
 

 

上世纪70年代,福州市民张荣生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到搪瓷厂工作,谈起自家住房的变化,都是满满的回忆。

 

点击查看大图

 

1973年,张荣生和妻子结婚,当时住在鼓楼区一间仅有10平方米的公房里,住房条件差,空间狭小,屋子里除了放下一张床,连转个身都困难。随着三个子女相继出生,1979年,全家人租住到了工作单位附近的一间私房里。20平方米的面积倒是比原先大了一些,但卧室、客厅、餐厅全挤在一起,缺少独立卫生间和厨房,一家子挤在一块还是不太方便。

 

点击查看大图

 

自从改革开放后,生产力得到解放,单位效益趋好,作为福利,给职工分房成为当时的传统。从单位手上接过钥匙,张荣生有了人生中第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点击查看大图

 

1996年,《福建省省城出售公有住房实施细则》出台,公有住房开始有偿出售给个人。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发布,开启了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结束了福利分房制度。同年底,福建所有市县基本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并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房改后,张荣生买下了单位的公房,直到上海新村旧改拆迁完成后。2015年,张荣生老俩口住进了原拆原迁的新小区上海新苑。增平方过后的新家有近一百平方米。在新家里,以前陈旧的家具已经无影无踪,床具、沙发、柜子、电器甚至连每一个碗碟,都散发出全新的气息。

 

如今2018年,老张家也迎来了儿子的“婚房”,纯住宅商品房,欧式的建筑风格,环保节能的标准,家门口随处的街角园林,让“家”变得更为的瑰丽。张荣生一家变迁和喜悦,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也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福州千千万万家庭经历的蜕变。

 

点击查看大图

 

 

 
 

先锋房企大胆创新

人居变革的“盛世”

 
 

 

社会的进步、整个时代的进步!人居方式的变化更是日新月异。尤其是近五年,福州住宅变革更为大胆和完善,不在局限着传统的筒子楼,平平无奇的板房,从建筑风格、建造标准,配套设施、人文环境等,开启了福州人居变革的“盛世”。

 

小打小闹几栋楼盘的住宅已成历史,如今福州城已从一个内河型城市,向跨江型城市发展,最终向滨海城市的飞跃。取而代之的是成片规模化的建设,配套设施更齐全、更专业化,市场化的开发模式。

 

点击查看大图

 

君不见,江滨两岸一座座瑰丽的住宅拔地而起,丰富多彩的欧式建筑,美轮美奂的西式外观组合,新颖的玻璃外墙在阳光下焕发出瑰丽的色彩;君不见在老城文脉之所、在山水相融的花园之地,徜徉着一丛丛古色古香的中式院落,磅礴的门楼、亭台楼阁、曲折环绕处尽现一番桃园天地;君不见在商业繁华坊巷间,那些“闹中取静”的宜居洋楼中传来的一声声和谐的乐曲。

 

点击查看大图

 

不仅如此,科技的发展让建筑更为如虎添翼,环保、节能技术、互联网智能家居的出现,让居者的健康与悠闲居住的梦想变成现实。各种的精装房、智能住宅、24小时服务等出现,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改革四十年,一部福州居住方式进化史的背后,都离不开房企的大胆创新和勇于实践,精益求精铸就中国梦的美好愿景。在此,蔚蓝集团,以影像展的方式,回顾40年福州城市居住迭代进程,寻找当代人居创新典范,在为典范房企点赞的同时,也希望为当下的福州人指引安居的方向,愿你我都能找到心中最理想的“家”。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邓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