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变迁史,大平层成为理想居住形态
民国时期,洋房诞生在江沪之地,一时间成为了当时江沪权贵的首选居住方式。到了民国末期,洋房传至重庆,那时人们更喜欢称它为公馆。90年代末,城市人口剧增,别墅开始兴起,逐渐地,别墅成为了达官贵人的居住首选。然而,当都市峰层的人居需求进一步提升,城郊别墅已经不再适合他们渴望大隐于市的需求。由城心大平层掀起的后别墅时代已经来临。

时至如今,大平层的居住形态已风靡全世界,全球几乎有名的城市都有大平层作为这个城市的居住名片。从单价66万元/㎡的伦敦海德公园一号到纽约中央公园one57,从造家20亿美元的世界最贵私人豪宅印度“安蒂拉”到16万/平米的上海汤臣一品,大平层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封面,代表着这座城市最高的人居理想。
城心大平层,拥占城市核心资源
据铭腾机构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今,重庆城市大平层成交量逐年攀升。仅2019年上半年,成交面积便高达约116.28万方,大平层正成为重庆城市新的居住风向。

纵观国内外著名大平层产品,可以发现除了扁平化空间、配套高端、宜居度更高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占据着城市绝对臻稀资源。纽约one57可以俯瞰中央公园,海德公园一号可近揽伦敦海德公园,上海汤臣一品则背靠繁华的陆家嘴天际线。
协信公馆,后别墅时代的人居范本
而在重庆,同样有属于它的城心大平层——协信公馆临江大平层。协信公馆位于重庆的城市中心渝中半岛之上,紧邻繁华的解放碑CBD,隔江对望城市崛起新贵江北嘴CBD,可以说是重庆大平层最理想的居住地,占据着重庆城市的核心资源。

临江而立的协信公馆,可以充分发挥大平层四面采光的居住优势,享受四面皆繁华的人居格局。在协信公馆,除了尽享一城繁华外,还内拥2.2万平米的城心欧式皇家园林,为城市名流缔造无与伦比的景观盛宴,恰如其分地实现离尘不离城的人居境界。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对居住的选择会有千万种答案。曾经,别墅是富人们的最爱,而今,大平层在富人们那里,却更受欢迎。在城市土地愈发稀有,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后别墅时代,协信公馆也将成为当下城市大平层人居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