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蓝房网 > 资讯中心 > 要闻 > 正文

福建这座城出台史上最强“禁公寓”令!影响几何?

要闻 | 来源:搜建筑 2019-08-22 18:01:01 我要评论
[导读]2019年8月14号,厦门市发布《关于加强商办类建设项目全链条管理实施意见》。
2019年8月14号,厦门市发布《关于加强商办类建设项目全链条管理实施意见》。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1

 

作 为 开 发 商

 

 

作为开发企业,将商业或办公改为居住性质的公寓将会承担严重后果。

 

政府将从法律层面上分分钟教你做人!!!

 

1、《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将有明确条款:将商办类项目改为“类住宅”的出让人有权解除合同,并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2、《出让合同》将明确商业、办公用途可分割销售的规模、条件等各项要求。

 

3、《出让合同》将区政府与受让人共同签订的监管协议作为附体,可随时停办手续。以下三类行为将被马上立案:

① 做出“类住宅”承诺的(包括展示居住功能样板房、备案价格异常、改“类住宅”的投诉)

② 预留住宅用途管道或增设结构梁插层

③ 其他涉嫌改“类住宅”的情形

 

意思是只要“涉嫌”就会被注意到,并被调查!

 

2

 

作 为 设 计 院

 

设计院作为乙方,往往很无奈地执行金主开发商的意图。甚至会配合甲方报批一套蓝图备案,出具一套白图实际施工,承担着巨大的政策风险。

 

我们可以看看,新政下设计院将会面临的挑战:

 

•  平面功能标注不得出现“公寓”“卧室”“客厅”“阳台”“厨房”等住宅类功能描述。

注:这一条不具杀伤力,可以以办公室、工具间等名称代替。

 

•  不得采用住宅套型设计,不得设置厨房等居住空间,卫生间、茶水间必须集中设置。

注:这一条杀伤力巨大!卫生间必须集中设置,从根本上杀死了单间公寓的功能,而将厨房谎称茶水间的伎俩也被识破。

 

•  办公用途最小分割单元不得小于300平方米,层高不得超过4.2米。

注:这一条也颇具杀伤力!300平米限定将会使小公寓无法拿到法定产权证,而4.2米层高也彻底使LOFT加层公寓无法实施。

 

•  不得预留违规增设住宅用途的排水、排烟等管道。

注:在如此严查情况下,敢出白图配合甲方的设计师应该是还没出生。

 

3

 

作 为 消 费 者

 

1、什么是“公寓”

① 自始至终,国家规定中就没有一种东西叫“公寓”!!!所有的公寓都是开发商在忽悠你。

 

② “公寓”背后的产权只能是办公或者商业!因为它的土地性质是商业用地(40年产权)不是住宅或者商住用地(70年产权)。

 

③ “公寓”的消防、日照、节能规范是按办公、商业执行,与住宅规范有很大的区别。

 

④ “公寓”由于是办公、商业的用地性质,所以在贷款、限购、落户、上学等地方政策上与住宅完全不同。

 

⑤ 公寓的水、电费用按办公商业计价,比普通住宅要高。

 

2、为什么买公寓?

① 开发商甘冒风险将办公改为“公寓”,说明有其自身优势。无限购、总价低、地段好、出行方便、易于出租、超值赠送等等,都是打动消费者的理由。

 

② 用途多样,可居住、可办公、可做精品民宿等等,还可做美容、塑身、培训等商业活动,总之由于交通便利,地处商业圈,所以大部分公寓出租状态良好。

 

3、买公寓的风险!

下面的风险是大家都清楚的,产权年限低、贷款年限低、持有成本高、水电费高、不能落户口,还有转手时高达40%的税费等等都是风险。

 

有这么多风险,仍然阻止不了你的购买欲望

那么请你注意下面最大的风险

政策风险!!!

 

请记住

 

开发商不一定想骗你,但在政策面前,所有的承诺可能分分钟化为泡影!

 

4

 

作 为 政 府

 

 

1、堵的合理

办公改公寓的大量出现造成了市场的混乱,鼓励了不法行为的存在,为合法经营的开发企业带来不公正的后果。

 

不确定的使用方式为今后的安全带来隐患。

 

可以预见各地将会陆续出台“禁公寓”政策,大方向不会有调整。

 

2、疏要合理

办公、商业改公寓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办公、商业供给过大,而居住供给不足,同时小面积居住建筑更是不足。

 

各地政府针对这一局面,已经出台了一些相应政策,将尚未出让的规划商业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有些地方甚至允许将70%用地调整为居住用地!

 

问题是即使只有30%商业用地,开发企业仍然会把办公改为公寓!

 

说明小面积、低总价的居住建筑仍是强需求!

怎样满足这个需求需要各地探索做法而不能一堵了之!

 

3、长租公寓怎么办?

新兴的长租公寓就很尴尬了!!!典型的改变使用功能!

 

怎么办?

 

消防规范和建筑规范是参考酒店还是参考职工宿舍呢?需要管理部门出台切实可行的办法!

 

总之:办公、商业改公寓的做法风险很大。

各地应该疏堵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转载自:搜建筑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蓝房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林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