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蓝房网 > 资讯中心 > 要闻 > 正文

世界最长跨海公铁大桥全线贯通!福州到平潭仅半小时!

要闻 | 来源:蓝房网综合整理 2019-09-26 10:46:45 我要评论
[导读]世界最长、我国首座跨海峡公铁大桥,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实现全桥贯通。
就在昨天上午!

世界最长、我国首座跨海峡公铁大桥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实现全桥贯通 

 

点击查看大图

现场燃放鞭炮 林映树 摄

 

点击查看大图

施工现场红旗招展 高信凯 摄

 

今日10时28分,长17.5米、宽36.8米、高15米、重473吨的合龙段钢桁梁被起重机稳稳地提升到设计位置,并同合龙口两侧已架钢桁梁节段精准连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三座航道桥之一的鼓屿门航道桥成功合龙。这标志着,经过近6年的施工建设,这座世界最长、中国首座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全线合龙贯通。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建设中的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念望舒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全长16.34公里,2013年11月开建,预计2020年全面通车。它是新建福州至平潭铁路、长乐至平潭高速公路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Ⅰ级铁路。大桥通车后,将进一步促进福州、长乐、平潭的互联互通,形成福州半小时“经济生活圈”,促进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未来随着动车出行的实现,将促进中国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岛屿——平潭岛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

 

点击查看大图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林映树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由中铁大桥院设计、中铁大桥局施工,同时也是世界在建难度最大的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建成后要满足海上桥面在十级大风环境下的安全运营。

 

福州、长乐、平潭互联互通

形成福州“半小时经济圈”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起于福建省长乐区松下镇

经过四座岛屿后到达平潭岛

全长16.34公里

上层设计为时速100公里的高速公路

下层设计为时速200公里的双线I级铁路

 

 

 

据了解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意义非凡!

未来,大桥建成通车后

将实现福州、长乐、平潭的互联互通

形成福州半小时“经济生活圈”

并促进平潭综合实验区成为

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文化交流

和人员往来的重要通道

 

 
点击查看大图

 

同时

作为中国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岛屿

平潭岛与台湾新竹港相距仅68海里

届时

随着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通车

这里也将实现火车出行

 

 
点击查看大图

 

世界最难!

大桥建设者迎难而上、攻克难关

 

世界最长、我国首座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关键词

不止于此!

它还是世界在建难度最大的

跨海峡公铁两用大桥

 

 
点击查看大图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的建设 

 难在哪里?

▼▼▼

 
平潭所在的海坛海峡和百慕大三角、好望角并称为世界三大风区大桥所在地处于武夷山脉与台湾海峡之间,正处在一个喇叭口,有时看似风平浪静,但突然一个浪涌上来,能将钢缆扯断!

 

 

 

同时,这里常年穿过海峡的强力海风,带动奔腾的海涌昼夜不歇,淘走了海底的松散岩层。海床面高差起伏大、岩面倾斜以及无覆盖层的裸岩,最大抗压强度达到210兆帕,接近钢铁的抗压强度

 

点击查看大图

 

 

这座自开工以来一直备受瞩目的大桥,在施工过程中都打破了哪些国内外造桥纪录?一起来看。

 

点击查看大图

 

 

  1

“埋植式钢混组合海上平台”和“双孔连做节段拼装造桥机”两项核心技术为世界首创。

 

“埋植式钢混组合海上平台”也称“搭板凳”技术,北东口水道桥B39—B58段是大桥的攻坚难点之一。桥穿越的岛屿两侧海床几乎全是坚硬的岩石,建立栈桥及钻孔平台极其困难,施工条件恶劣。为在这一地形施工,大桥工程师们根据海底岩面地形定制4根长短不一的钢管桩,用打桩船将钢管桩放到预定位置,快速联结,形成一个临时“板凳”。接着,下放预制的圆柱形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让钢管桩“黏”在海底岩石上。以此“小板凳”为起始小平台,再向外扩展为7人足球场大小的施工平台。桩基施工的瓶颈自此打通。既加快了建桥速度,又降低了桥梁建设成本。

 

 

△埋植式钢混组合海上平台施工技术(资料图)

 

 

自主研发的“双孔连做节段拼装造桥机”,采用过孔一次,完成两孔预制节段梁的拼装,工效翻倍,它的结构形式采用下承怀抱式,可以保证在8级风的条件下施工作业安全,降低了安全风险。

 

 

2

钢桁梁整孔吊装在国内尚属首例。

 

如何把重达1350吨,重量相当于337头大象的钢桁梁在海上完成吊装,成为大桥施工中巨大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难题,中铁大桥局历时3年、耗资3.4亿专门为此桥打造了海上架梁“神器”——“大桥海鸥”号。这是一艘自航双臂架变幅式起重船,起重能力达3600吨——相当于900头成年大象的体重,主钩起升高度达110米——相当于39层楼高,是国内起重量最大、起升高度最高的双臂架起重船。

 

点击查看大图△“大桥海鸥”号施工作业(资料图)

 

其起重机采用变幅式双臂架结构,能更好地满足桥梁吊装施工的特点,减小桥梁吊装吊具结构,从而提高桥梁吊装的有效高度。

 

 

3

国内首次实现钢桁梁整孔吊装。

 

平潭海峡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全桥34孔80米、8孔88米钢桁梁均为工厂整孔全焊制造、海上运输、整孔架设。

 

点击查看大图△平潭海峡公铁大桥(资料图)

 

此次钢桁梁整孔吊装在国内尚属首例,施工工艺难度极大。采用起重船整孔吊装架设,是国内钢桁梁斜拉桥主梁架设技术的又一突破,实现了钢桁梁桥梁架设施工由单片架设到整节间架设再到整孔架设的一个飞跃。

 

 

4

世界上最大跨度的跨海峡公铁两用斜拉桥。

 

点击查看大图

 

元洪航道桥为钢桁混合梁斜拉桥,主跨达532m,是世界上最大跨度的跨海峡公铁两用斜拉桥,元洪航道可以满足5万吨级航道单孔双向通航。在钢梁的架设安装过程中,跨度越大、钢梁架设安装精度控制难度也越大,加之桥址处于台湾海峡区域,复杂的海洋大风环境,钢桁梁桥传统的散件安装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为降低施工安全风险,提高施工工效,工厂化制作组拼、多节段整体运输架设便成为必然的选择。

 

点击查看大图

△元洪航道桥主桥合龙(资料图)

 

为了快速、安全、高质的完成钢桁梁架设施工,元洪航道桥钢桁梁在工厂采用整节段全焊、多节段连续匹配制造,现场利用4台“JL1100架梁起重机”双悬臂对称架设,合龙段采用整节段全断面多点合龙施工,多项施工工艺为国内首创,为今后同类型桥梁建造积累了宝贵经验。

 

 

5

刷新世界桥梁最大直径工程桩纪录。

 

大小练岛水道桥是平潭海峡公铁两用大桥最先合龙的斜拉航道桥,为让该航道桥主塔在风浪中“站”得更稳,中铁大桥局自主研制了目前世界领先的KTY5000型液压动力头钻机,使得主塔基础的16根“腿围”直径达4.9米的钻孔桩得以完成,刷新了世界桥梁最大直径工程桩的纪录。

 

点击查看大图△大小练岛水道桥钢桁梁合龙(资料图)

 

 

 

为了克服难题

大桥的建设者们

创造出了无数个“第一”和“最”

 

01

 镇海平波,一定乾坤 

 

 

 
点击查看大图

 

建设大桥使用的亚洲最先进的打桩船,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海上最大打桩直径达到6米,并有GPS自动定位,将打桩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

 

02

 神器助力,安全无虞 

 

 

大桥有116孔梁采用悬臂挂篮施工,依靠“挂篮”的移动让桥梁在空中“生长”,高峰期共有68对挂篮同时施工,创造了我国跨海大桥悬浇施工数量之最 

 

 
点击查看大图

 

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台风区双孔连做造桥机,不仅可以实现工效翻倍,还可以保证在8级风的条件下施工作业安全,降低了安全风险

 

 
点击查看大图

▲国内首座台风区双孔连做造桥机作业

 

 

期待大桥早日正式通车

 

综合自白鹭洲知政、福建日报客户端新福建、平潭发布等报道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蓝房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林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