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对房地产市场明确提出了以上要求。会议还指出,要在宏观上管住货币,微观信贷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购房,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要落实人地挂钩政策,根据人口流动情况分配建设用地指标。要落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提高住宅用地比例,盘活城市闲置和低效用地。特大城市要加快疏解部分城市功能,带动周边中小城市发展。要加快住房租赁市场立法,加快机构化、规模化租赁企业发展。加强住房市场监管和整顿,规范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房地产销售的各项数据全面刷新历史纪录。前11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1358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3%,刷新了2013年全年13亿平米历史纪录。商品房销售额102503亿元,增长37.5%,历史首次突破10万亿大关。
同时,在前三季度楼市持续**之后,随着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相继出台一些调控政策,房价走势明显趋稳。根据国统局公布的10月下半月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变动对比表,与10月上半月比,新建商品住宅价格除深圳和成都2个城市继续下降外,北京、天津、上海、厦门和郑州等5个城市也由升转降,降幅在0.1至0.4个百分点之间;广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持平;其余7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涨幅进一步回落,回落幅度在0.4至3.3个百分点之间。
而且,10月份,70个大中城市中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房价环比涨幅快速回落。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变化是楼市各项指标涨幅回落的原因。“从限购、限贷、土地供应等方面进行调节,到后面全国各地开展了前所未有的一次房地产调控全面落地执行,这也使得本轮房地产调控与历史上各次调控相比,政策执行力度最强。”
除了调控政策,今年以来,房地产去库存和去杠杆取得积极进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0月末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6.95亿平方米,比历史最高的今年2月末减少了0.44亿平方米,已连续8个月下降。自今年3月“首付贷”被监管部门叫停后,深圳、北京、上海等多地P2P平台的“首付贷”产品下架,多个城市严禁用非自有资金缴付土地出让价款,以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张大伟认为,从市场来看,成效已经显现,也符合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
另一方面,本届政府在建立之初即已提出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的目标,并在去年4月底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再度得到确认。相比较而言,此次的提法稍微有所改变,即“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对此,张大伟分析道,过去的房地产调控更多是短期政策,所以经常因为经济走势不同而出现波动,长效机制意味着房地产市场发展不能只靠一时的应急调控政策,而是需要完善长期制度建设,因此房地产税等长期政策有望加快落地,以长效机制引导市场稳预期。
“未来政策开始‘托底盖帽’。过去全面宽松的趋势已经出现了变化,在市场分化的基础下,调控政策也开始了明显的分化,未来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不仅仅是分城施策,更多的将会升级到一城一策、一城多策。” 张大伟说。
张大伟还认为,租赁市场不能成为市场主流的原因是因为买卖市场投资比例较高,在未来房地产建立长效机制的情况下预期租赁市场将逐渐增加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