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闽侯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专项规划
在政府官网公示
根据规划,十四五”期间
闽侯县交通建设计划投资约184.77亿元
力争在“十四五”末
基本实现闽侯县“345”交通圈
“十四五”期间,推进闽侯县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建设,加强路网有效衔接,发展公交优先的城乡客运体系,建立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模式,推进智慧绿色交通发展。“十四五”期间,闽侯县交通建设计划投资约184.77亿元。
力争在“十四五”末基本实现闽侯县“345”交通圈:除廷坪乡外,各行政村“30分钟内到达所在乡镇政府”;各乡镇、重要旅游景点“40分钟上高速公路”;重点乡镇“50分钟内到达县城”。
对接福州市“2336”交通圈:福州主城基本实现20分钟上高速,基本形成主城区30分钟便捷生活圈,初步形成主城至六城30分钟互联互通交通圈,市区至所辖县、各县至所辖乡镇60分钟基本覆盖。
建设现代化高质量
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十四五”时期,闽侯县将在“三纵两横一联”高速公路骨架网的基础上,推动福州至福清高速公路、京台高速扩容工程(含洋里联络线)建设,完善闽侯县高速公路网,加强与周边各市县联系。
进行光明互通、兰圃互通改建工程,缓解高速互通路段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高速出入口上下匝道通行能力。
根据福州市“四环”建设通车后全线不收费政策,推动竹岐收费站外移至金水湖、荆溪收费站外移至甘蔗,并配合高速公路建设,新增“四环”竹岐出口。
“十四五”期间,闽侯县将打造快速便捷的交通通道,加强中心城区与南通、南屿、上街、青口等片区的联系,把握同城化协同发展契机,服务全域产业融合与区块联动发展战略,畅通融合发展的关键战略带,形成福州-闽侯“内循环”同城经济体系战略大通道,助推滨江增长极培育和发展。
重点推进滨江大道建设,以交通功能作为基本载体,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集干线功能、集散功能、沿线土地综合开发、服务军事交通、防洪防灾、旅游观光等六大功能于一体,沿江串联环福州各协同发展区。
延续完成原省道S203南通至祥谦段道路拓宽改造工程,强化片区内交通通行能力。
进行建平路快速化改造,方便大学城(科学城)和福建高速物流园与三环快速路、福州西高速出入口联系,缓解拥堵。
推进原G324青口段市政快速化改造,方便青口东南汽车城与高速路系统间的联系,增强道路运输服务能力。
建设竹岐江滨路延伸段至沙堤互通工程,结合后续江滨湿地公园建设,打造防洪治水、休闲放松为一体的沿江道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开展罗源至闽侯公路、中心大道、环山大道的项目前期研究,为未来三大战略通道的建设打牢基础,助推滨江新城发展。
“十三五”末,闽侯县基本形成“四纵两横”国省道公路网。“十四五”期间,闽侯县继续推进“四纵两横”国省道公路网的建设和提级改造工作。
新增荆溪永丰至甘蔗青岐省道工程(北环路),紧密联系闽侯、福州鼓楼等重点区域,分离县城城区过境客货交通,促进甘蔗、荆溪与福州市区的交通联系,打造高效便捷快捷的交通通道。
推进省道S308闽侯荆溪永丰至甘蔗段提级改造工程,推进普通国省道城镇过境段建设,强化闽侯县城区域与福州中心城区联系,推进“荆甘竹”协同区发展。
开展国道G316线竹岐至鸿尾青马段拓宽改造工程,提升闽江南岸地区道路通行能力,加强与永泰、闽清方向的内陆交通联系。
建设国道G324线闽侯祥谦至青口段公路工程,解决原线路过境交通和城区交通混杂问题,促进东南汽车城“祥青尚”协同区发展。
实施省道S211线闽侯罗桥至大湖乡高速出口段提级改造工程,强化闽侯县北部地区道路通行能力。
开展闽侯廷坪至闽清下祝省道、闽侯荆溪至长乐江田段省道、宁德古田至闽侯竹岐省道、闽侯大湖至永泰白云省道延伸段的项目前期研究,进一步完善闽侯县国省干线路网。
“十四五”期间,闽侯县县道规划是在原有县道的基础上,对部分县道路面等级实施“单改双”、“白改黑”及“提级改造”建设,提升道路功能。
拟对闽侯县内X110廷大线、X111甘小线、X113上丹线、X117上溪线、X118青阳线、X194日白线6条县道线路进行规划,打通交通瓶颈,以改善县道现状,补充完善滨江新城路网布局。
对县域内交通需求较大、道路状况较差的乡村道开展单改双、白改黑建设,配合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工程。
“十四五”期间,闽侯县将继续推进旅游公路建设。重点建设雪峰山城景区旅游公路,围绕雪峰文化,对内提升雪峰寺,对外联动雪峰村、文武茶场,形成“山上文化体验,山下康体度假”空间格局。
新建十八重溪景区、中平野奢温泉旅游度假区、廷坪温泉旅游公路等,打造白沙全域旅游体系,开通闽侯旅游交通班线,提升交通运输旅游服务功能,带动滨江新城旅游产业发展。
“十四五”期间,对接上位规划,重点完成地铁5号线建设,连接荆溪新城至福州南站;建设滨海快线F1线螺洲大桥至青口延伸段(在祥谦设1个站),拉近周边乡镇与滨海新城距离,畅通要素资源通行渠道。
开展地铁2号线苏洋站至竹岐桥头延伸段前期工作,构筑竹岐新区直通福州市区的主干线,打造“八闽首邑”文旅轨道线;
推进地铁8号线前期工作,逐步构建闽侯-福州10分钟城市交通圈。
至“十四五”末期,预计完成地铁5号线、滨海快线F1线建设。对接福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开展2号线西延段、8号线、3号线、9号线、10号线和S1线建设相关前期研究。
“十四五”期间,闽侯县将延续“十三五”末闽侯二桥及其互通工程建设,加强闽江南北两岸交通联系。
拟规划新建闽侯三桥及其连接线工程,连接上街大学城与荆溪新城,推进中心大县城抱团拓展、共同融入中国东南(福建)科学城,助力闽侯县把握发展大势,提升区域潜力。
开展南港大桥拓宽改建工设前期工作,促进乌龙江沿岸开发。
“十四五”期间,闽侯县沿闽江和大樟溪水域,根据《福州市内河港口总体规划》,结合港口交通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运输需求等,规划建设货运码头、游船码头和公务码头。
建成闽侯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常规公交换乘枢纽,提高交通疏解效率,结合各乡镇客运场站情况推进乡镇综合运输服务站建设,合理布设候车亭。
拟规划建设6个公交综合枢纽,新增小箬、廷坪综合运输服务站。
拟规划福州市港口后方铁路通道项目,采用杜坞至透堡北线方案,起自温福铁路透堡站,经连江、晋安,接入闽侯杜坞车站,强化杜坞货物运输功能。
对接上位规划,南通将规划建设福州西站铁路客运站,连接昌福铁路、福龙高铁。
“十四五”期间,闽侯县推进市政道路加密及提级改造,改造部分道路,打通断头路段,打通重要节点,同步完善城市次干路及支路,促进滨江新城交通微循环。
计划打通荆溪港头、祥谦海通、竹岐江滨路地铁段等断头路,优化城市道路骨架,保障县域交通循环畅通。
“十四五时期”,闽侯县紧跟福州市“一主一副、双轴两翼一区”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布局规划和“一环两带、两核两心七组团的中心城区空间结构规划布局,全面跟进福州市四环线、外环线和大环线规划。
1、四环线规划
线位走向为东部快速路-新店外环路-绕城高速-绕城高速三环外绕线-闽侯三桥-福银高速-沈海高速,全长约102公里,同时通过机场第二高速、东南快速等轴向快速通道连接滨海新城。在闽侯县域内利用现有福银高速上街至青口段,需新建闽侯三桥及连接线、绕城高速外绕线(福州“四环”闽侯连接线)。
2、外环线(五环线)规划
线位走向为东南绕城高速-绕城高速外绕线(闽侯-桂湖)-福银高速-福州至福清高速-沈海高速-清繁大道-泽竹快速路-机场第二高速,在闽侯县域内需新增福州至福清高速,以及绕城高速城区外绕线(闽侯-桂湖)。
福州五环参考示意图(蓝房网制图,以实际为准)
3、大外环线规划
大外环线包含高速和普通国道,覆盖联系福州市域各区县,包括福清、长乐、连江、罗源、闽清、永泰等。在闽侯县域内需新建罗源至闽侯洋里公路,以及政永高速闽侯洋里至闽清段。
附——
表12 闽侯县“十四五”期间交通建设投资总览表
表13 闽侯县“十四五”交通建设投资明细表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