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蓝房网 > 新房中心 > 楼盘速递 > 正文

有声福州Vol.3 | 上过央视的闽剧大师,带你听百年修身理想

楼盘速递 | 2020-05-14 16:11:00 我要评论
[导读]在福州的方言里,将老房子称为“古厝”。冰心曾在《我的故乡》中描绘道“青石板铺地,假山点缀,花木扶疏。这幽静的居处是主人寄托心志的场所……”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古民居或坐落山林之间,或伴生于幽谷溪畔,
在福州的方言里,将老房子称为“古厝”。冰心曾在《我的故乡》中描绘道“青石板铺地,假山点缀,花木扶疏。这幽静的居处是主人寄托心志的场所……”

 

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些古民居或坐落山林之间,或伴生于幽谷溪畔,留下如福建诗人叶绍翁“争信春风红袖女,绿杨庭院正秋千”的怡然自得。

 

▼带你听,古今庭院闽音不散~

有声福州Vol.3来自福州知了07:07

 

点击查看大图

 

回看千年历史悠悠,“福州派江吻海,山水相依”。在这片福地上,林则徐、严复、沈葆桢、冰心、郁达夫……一大批中国历史上的风云人物,都曾与这一座座古厝有着万千联结。

 

安泰河畔的朱紫坊,曾先后走出了如萨镇冰、方伯谦等海军名将;上下杭曾氏祠堂里,曾走出人称“百万富豪”的曾文乾,他更是当时有名的慈善家。

 

点击查看大图

▲福州上下杭实景

 

一如欧阳修所说的:“君子之修身,内正其心,外正其容”。古今名流望族都偏爱在庭院之中,僻一方天地以修身、自省。

 

据闻,文学大师郁达夫曾经三次旅居福州。在其居住光禄坊刘宅期间,作家董秋芳曾言:“我愿报告一件最使我惊异的事,就是郁达夫先生的生活改变。他的生活,现在很有规律了”,庭院之功大抵如此。

 

在此期间郁达夫时常去戏园看闽剧,并题诗相赠当时号称“南梅北奏”的闽剧泰斗郑奕奏先生。老舍在看完他的表演后,也写道"十年尚忆钗头凤,今日欣看烛蒂哥“。

 

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闽剧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依旧于这片土地传唱,不掩璀璨。

 

点击查看大图

 

如今中西文化愈发交融,却有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的价值,探究个人品行、格局眼界的重要性。其中,许多企业家便首当其冲。

 

马云曾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表达自己对太极的喜爱。曾携“地球最强武术指导”阵容,带来一出为人津津乐道的电影《功守道》。

 

点击查看大图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健林曾不止一次向员工推荐国学方面的书籍,并直言“年轻的时候也读了很多书,特别是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比较深。”

 

点击查看大图

 

欲成大事立足天地之间,或只为在繁杂尘世中寻净土一片,博学以修身、静思以明志,何处以立身?

 

点击查看大图

 

在福州,当代的名门望族、文人学客,乃至于闽剧、国学大师,依旧不忘对自身品行、修养的重视,对美好院落生活的向往。

 

“昏沉沉,强支床。”在福州,古老的唱词依旧在三坊七巷中悠然响起,余音萦绕。国家一级演员、22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获得者陈洪翔先生,曾于此直言自己对理想人居的想象。

 

点击查看大图

 

寻一方院子,要独具文化底蕴,要独树一帜,也要修身齐家,要诗酒闲茶,基于内心深处对归心处的渴望,他已得出自己的答案——泰禾·福州院子。

 

点击查看大图

泰禾福州院子实景图

 

福州院子的坊巷院落里,回归中国式邻里,承纳国韵风华。一改传统标准,中而不古,新而不洋,既可以感知山水叠翠、水榭亭台的东方风骨,亦可感知自在颐养、闲翻书卷的院落时光。

 

点击查看大图

▲泰禾福州院子小独栋实景图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在坊巷间、院子里奔跑玩耍,乐享自在童真;长辈们可以在此处漫步品茗、温泉康养,山水之间,俯仰人生大境,安享生活之乐.......朱门阔院,生活主场,望族们可以开辟各不相同的专属私域,各得其所,把生活还给生活本身。

 

漫步于园林之中,置身庭院之间,回望百年时光。院,是情的寄所,也是志的归处,健康悠然的院落生活从未改变。

 

点击查看大图
点击查看大图
免责声明:此资讯系转载,蓝房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王礼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