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如何建设“智慧城市”?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万碧玉结合此次在榕调研的基础上,给福州支了几个招。
专家名片介绍:
万碧玉(工学博士)。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智慧城市联合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国际标准组织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副主席。
日本国立神户大学博士毕业,主要从事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智慧城市等研究工作。国际标准组织ISO TC268 SC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计量分技术委员会)副主席,WG4,TG2召集人。国际标准组织ISO TMB TF07与TMB SSC TF专家。国际电工委员会 IEC Syc Smart Cities(智慧城市系统委员会)WG2召集人,国际电信联盟ITU-T、IEEE、TMF智慧城市专家。
北京邮电大学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客座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立命馆大学客座研究员。北京冬奥会建设工程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多个城市智慧城市咨询专家,是中国“智慧城市”领域研究与管理的核心专家之一。发表论文50余篇,编著、译著10册。
从“数字城管”迈向“智慧城管”
“‘智慧城市’概念从最初的‘数字城市’演变而来,‘数字城管’是其中关键一环。”万碧玉表示,对已建成的大规模城市而言,重点在城市管理。虽然而“数字城管”所基于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十分成熟,但随着城市问题日趋复杂,这种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
“传统的‘数字城管’需投入较多人力,且应用场景较窄,距离‘智慧’还有一定差距。”万碧玉说。
眼下,福州正着力推进“数字城管”向“智慧城管”转型,万碧玉认为,我市可从两方面做出努力。
“从‘上层建设’来说,要打通各系统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万碧玉建议,我市可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空间大数据平台、征信平台,并建设一些基于居民、楼栋、车辆等更丰富场景的数据平台,借数据“跑路”,提升城市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
“同时,从更‘接地气’的角度来说,也要推进基础设施的智慧化。”目前我市已在试点推广智慧井盖、智慧灯杆等智能化设施的应用,借力物联网以更高效地获取信息数据。万碧玉建议,除加强应用建设外,前期的统筹规划也不能忽视,要从“智慧化”角度预先考量。
“除了新问题的产生,新兴技术的涌现也是城市管理转型的原因之一。”万碧玉表示,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将大有可为。
主城区与县区联动打造“福州样本”
“像永泰智慧信息产业园这样以毗邻城区的区位优势为依托,以产业主导,利用‘智慧城市’概念打造建设小镇的例子还不多。”在参观过永泰的智慧信息产业园展厅后,万碧玉表示永泰的实践是一个创新点。
万碧玉告诉记者,与已建成的大规模城区相比,新兴建设中的“小镇”、新城应把重点放在与地域资源、区位优势紧密结合的特色化建设上。
“像永泰这样有山有水的城市,旅游资源、生态资源丰富,都可以和智慧化建设紧密结合,利用‘新技术’+‘传统产业’的模式,产生更多效益。”
得知今年永泰将承办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数字生态”分论坛,万碧玉认为这对永泰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数字’+‘生态’很符合永泰自身的定位,可以借助峰会厘清‘数字生态’概念,形成‘数字生态’的‘永泰答案’。”
万碧玉还建议,在建成特色智慧化县区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县区与智慧化主城区的互动,形成以主城区为中心,以周边特色县域为‘卫星’,联动推进智慧化,促进推动数据互通、资源共享、人才共建。“目前‘智慧城市群’已在实践中,但像主城区与县域联动的智慧化建设还较少。福州可以在这方面努力,打造出‘福州样本’。”
“数字峰会”激荡“智慧城市”建设机遇
“此次福州之行,通过走访市区和县区,掌握了不少一手调研资料,可以说是收获良多。”作为本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应邀参会嘉宾之一,万碧玉将峰会期间再度来榕。对此,他充满期待。“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不光对于福州、福建来说是一个重大盛会,对于我们业界而言也是一个重要事件,届时国际、国内专家,产业界、学术界都会把目光聚焦到这场‘数字盛会’。”
万碧玉表示,从我国最早的“数字城市”提出,到如今“智能城市”、“智慧城市”、“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演变,再到十九大“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提出,其发想源头可以追溯到“数字福建”的思路与实践,而峰会在福州召开可以说是重要的“溯源”。
作为一场汇聚科技前沿的盛会,万碧玉认为峰会期间涌现出的新技术、新模式以及新的应用场景都能为福州,乃至全国的“智慧城市”提供更多思路和技术支持。
“目前我了解到,福州也正在推进‘数字福州’建设,相信这样的峰会产生集聚效应,同时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吸引更多相关方面人才、企业落地。”万碧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