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福州蓝房网 > 资讯中心 > 要闻 > 正文

福州名人林觉民缠绵绝笔信!是百年情书典范

要闻 | 来源:蓝房网整理 2015-01-19 09:42:35 我要评论
[导读]在高楼林立的福州杨桥路上,热闹的南后街旁,有一座与周遭建筑格格不入的古朴小院,100多年前,林觉民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在高楼林立的福州杨桥路上,热闹的南后街旁,有一座与周遭建筑格格不入的古朴小院,100多年前,林觉民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青年时期的林觉民,毅然参加起义,慨然赴死,绝笔信《与妻书》成为百年情书典范。这封信的复制件,现今陈列在他的故居中,时逾百年,字里行间透出的缱绻与决绝,让人读来依然动容。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说,这封缠绵与壮烈交错、被长久传诵的《与妻书》,正是闽文化中“爱国爱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海峡两岸都有强烈的感情共鸣和认同。

13岁参加科举考试

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

林觉民故居位于福州杨桥路上,热闹的南后街旁,小门小院,十分古朴。昨日,东南快报记者来此探访,刚走近门,可见朱门、灰瓦、风火墙,一种素净之感油然而生,仿佛外界的喧嚣都被隔绝。

主角早已经谢幕离场,舞台却依旧如故,物是人非,这一处安静的角落,顽强地据守在高楼林立的繁华路段,总有人来,一声叹息,然后离开,周遭的高大建筑也早已换了又换,只有这里,始终不变,守护着这一段未被时光掩埋的历史。

100多年前,林觉民出生于此,福州最昂贵的地段,并在此度过了一段人生最为美好的时光。

林觉民,从小被过继给叔叔当儿子。他工于文字,让父辈很看好,于是送他入学堂继续深造,寄予莫大希望,今后考取功名。

可父辈们却看走眼了,读了几年书后,父亲命他应考童生,13岁少年进了考场,只写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然后丢笔扬长而去。这大大震惊了林家,一向看好的乖乖儿,竟然是个叛逆少年!

此后,林觉民进入全闽大学堂继续深造,也就是这样,他彻底摆脱科举考试,走出了深巷。

革命人也曾花前月下

与妻子伉俪情深

林觉民第一段婚姻是在何时没有具体记载,但这位妻子给他生了一个男孩,名为依新,此后就病逝了。

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来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陈意映。

在宅院的西南角,就是林觉民和妻子陈意映的卧室,窗前有一堵白墙,墙角数枝梅,暗香浮动。房间不大,布置简单,房中仅容得下一床一桌一凳。

卧室内悬挂着一幅陈意映的照片,瓜子脸,中分的头发露出额头,标准的大家闺秀,上挑的眉毛又显出几分干练,似是个温文尔雅又颇有几分见识的女子。

点击查看大图

林觉民故居卧室

当年,17岁的陈意映顺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进了林家。

崇尚自由思想的林觉民,婚姻却不得自主。但陈意映不凡的谈吐,再加上几分温柔、几分俏皮,很快就收服了林觉民的心,开始了如漆似胶的热恋。

如今,后世的人来到此,不知是否会想到,百年前的那对深情伉俪,在这里赏花、读书,月影婆娑之下,执手相看,甜美无比。

只是,这样的时光并没有长久,卧室照片中的林觉民眼神坚毅,中山装的衣领扣子系得紧紧的,在那个虎狼遍地而又英雄辈出的年代,当时这个倔强的年轻人,也许早已经做好了准备,义无反顾。

原本想让妻子运弹药因不忍其怀孕之身才作罢

1907年,林觉民留学日本,不久就加入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

留学期间,国内爆发的几次起义都以失败告终,1910年,孙中山召集同盟会骨干举行会议,决定向海外华侨募捐购置武器,从各地革命党人中挑选人员加入敢死队,林觉民也终于等到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回国后,林觉民回到了家中,如今很难说清,当时他带着怎样的心情归来,家里人见到他,又惊又喜。

林觉民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学校放了樱花假”。然后他在福州逗留的数天内,每天外出会友,其实是在暗中为起义做准备。

当时的陈意映已经有了身孕,然而看到久别重逢的丈夫每天早出晚归,她只是选择了理解,并没有指责什么,林觉民参加革命,陈意映是知道的,他开会时,她帮忙望风,她曾和林觉民说,“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很难想象后来她看到林觉民的绝笔时是否有过怨,怨的是他食言了。

其实林觉民又何尝不想与妻子携行,奈何陈意映有孕在身,林觉民最终还是没有开口。原本计划好让妻子假扮成丧妇,用出殡的方式把炸药藏入棺材内运出,也因为不忍大腹便便的妻子长途跋涉,只得改由他人代替。

他和陈意映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之后,林觉民再一次离开了家,这一次,是诀别。

点击查看大图

林觉民

诀别信不仅深含对妻子的爱

更写出了对国家的大爱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说,许多慕名前来的人惊叹的不仅是林觉民如此年轻投身革命,牺牲时年仅24岁,而且才情过人,时光已越百年,但文章读来依然令人动容。千古绝唱《与妻书》,又让林觉民在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平添一分绕指柔情。

字字泣血,穿越时空,将人拉回1911年那个躁动的4月。4月24日夜,万籁俱静,香港滨江楼,跳跃的烛火下,林觉民想到马上就要参加广州起义,此行九死一生,他的心中思绪万千。此行已是不归路,但是想到自己离去后,家中的老父,有孕在身的妻子谁来照顾,又不自觉地落泪了。

他饱蘸笔墨,给家人留下遗书。他先给父亲写了绝笔信,因为父亲年迈,他只写了短短几十字。

之后提笔给妻子写信,“意映卿卿如晤”,短短六个字,就好像平日里和妻子低头私语,妻子的面容又浮现在脑海,只觉心中悲痛不已,再下笔时“泪珠和笔墨齐下”,他想起“初

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他深知福州的一别就是永别,只是“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如果家国不能两全,当如何抉择?在这样的时刻,林觉民写给爱妻的诀别信,自然不仅是甜言蜜语,他在信里告诉陈意映,“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林觉民相信,妻子会理解。

福建文史馆原馆长卢美松说,这不仅是一个男子对妻子的爱,更是一个革命者在生死抉择时对国家的大爱。

天亮后,林觉民将遗书交给友人,说,“我死,幸为转达。”风云色变,林觉民参加黄兴领导的广州起义,攻入总督衙门,焚烧督署,后途中与清巡防营大队人马相遇,展开激烈巷战,不幸受伤被俘。

1991年4月27日黄昏,林觉民在广州天字码头就义,年仅24岁。

缠绵与悲壮交错的《与妻书》

是闽文化“爱国爱乡”的集中体现

得知林觉民遇害,他的家人迅速搬离,一天夜里,收到了林觉民在起义前的两封遗书。陈意映悲恸欲绝,生下儿子林仲新后两年,因为悲伤过去抑郁而终。解放后,林仲新将《与妻书》捐给福建省博物馆。

台湾歌手齐豫曾在歌中这样唱道陈意映的心情,“我留守这数不完的夜,和载沉载浮的凌迟,谁给你选择的权利,让你就这样的离去。”

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只是生在了那样的时代。

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张帆在《辛亥年的枪声》中这样写道,“我曾经说过,林觉民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现在,我又有些怀疑。林觉民的性格之中保存了不少侠气。豪气干云,一诺千金;仰天悲歌,击鼓笑骂;一剑封喉,血溅五步——这是林觉民的形象。”

文史专家、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原馆长李厚威说,这封缠绵与壮烈交错、被长久传诵的《与妻书》,所展现的正是慷慨激昂、为国为民的青年英豪正气形象,是闽文化中“爱国爱乡”精神的集中体现,在海峡两岸都有强烈的感情共鸣和认同。

李厚威回忆到,习近平总书记于1990至1996年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十分关注本地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在他的手上,修复了三坊七巷的第一座名人故居,即林觉民故居,并把它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自1991年11月9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那天起,林觉民故居正式对外开放。当天上午,习近平亲自来剪彩;同日下午,他又陪同外地客人来参观,并且亲自讲解。作为当时福州第一把手,他在一天之内两次来馆,令人感动。

 

蓝房网手机客户端
[编辑:沈柳贤]